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夜入秋」防秋燥 這份秋季養生手冊請收下

播放GIF

經歷了前段時間的高溫炙烤,這幾日的降溫讓全國童鞋感受到了「一夜入秋」的涼爽。「防秋燥」「貼秋膘」「春捂秋凍」,這些長輩們常常念及的秋季養生究竟有何講究呢?聽趣姐給你講講~

口乾舌燥、鼻乾咽乾

這兩天的冷空氣來得大快人心,「秋老虎」這一走,氣溫下降了不少,走在街頭涼風颼颼,不少人又趕緊翻出長袖,有的還穿上了外套。

中醫專家認為,隨著氣候的逐漸乾燥,人們會經常出現「上火」癥狀,而秋季的「上火」多為「虛火」,是由於乾燥的氣候使人的津液耗傷而導致的「陰虛火旺」。近日去醫院就診的患者中,大多有口乾舌燥、眼睛乾澀等「秋燥」癥狀。

燥為秋季主氣,稱之為「秋燥」,養生重點在於養陰防燥,以生津潤燥、益肺養陰為主要養生原則,沒有特殊的慢性病普通人群,要注意預防感冒,吃些滋潤養陰的食物,例如百合,銀耳,梨子等,本來就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更應該特別注意,除了增加新鮮蔬果的攝入飲食養生外,還應適度鍛煉,增強抵抗力。

貼秋膘 小心補過頭

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隻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但寒露之後,人的脾胃功能逐漸恢復,比起之前食慾明顯好轉,也是體重增加最快的時候,所以肥胖者、要控制體重的人這時要注意節製飲食、適量運動,以免體重增長過快。

再者,任何東西都要適可而止,在補的時候更是因人而異。可多食用潤肺、生津、利濕、健脾的食品,多補充水分,飲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

扛秋凍 有些人不宜「凍」,小心寒冷刺激引起「舊病複發」

人們常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意思是勸人們春天不要急於脫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剛見冷就穿得太多,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點。從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循序漸進地練習「秋凍」,加強禦寒鍛煉,可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機體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抗寒能力。

秋天是個從熱轉到寒的過程,為何要「秋凍」?因為驟然就穿得很厚,反而不容易順應季節變化,易導致身體的不適,比如出現感冒傷風等。「秋凍」,就是慢慢來適應這樣的變化;「春捂」,也是同樣的道理,春天是個過渡的季節,氣象逐漸暖和起來,如果驟然脫衣也容易引起感冒。人體適應季節的變化有個過程和適應期。

不過,「秋凍」並非人人適合,抵抗力較低的人群,如年老體弱者者,或是怕冷、陽虛者遇上氣象變冷,就應該適時加衣。另外,有些慢性疾病的人也不宜「秋凍」,比如呼吸系統的疾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受到寒冷的刺激,支氣管和血管會痙攣收縮,進而可能引起患者舊病複發。當然,能抗「凍」的人也應該有度,遇氣象驟變、氣溫明顯下降,需及時添衣防寒保暖,避免受涼感冒。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或網站。如有疑問或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的處理。

趣姐科普

趣姐談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