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刷牙出血是身體在報警 這三類人更要護好牙

「哎呦,怎麼一刷牙牙齦就出血?」

千萬別不當回事,

牙齦出血是身體給你的警告。

今天,

小編和大家一起聊聊牙齦出血是怎麼回事?

如何保護口腔衛生?

吃哪些食物對牙齒好?

刷牙出血是身體在報警

牙齦出血是身體給你的警告。極少數情況可能是血液性疾病所致,絕大多數情況是因為牙齦發炎了。牙齦炎一開始只是輕微的牙齦出血,如果不進行治療,會進一步出現牙齒鬆動,甚至脫落,也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會導致「老掉牙」的牙周炎。牙周病特別是牙周炎還與一系列的全身疾病相關: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早產及低體重兒、骨質疏鬆、肥胖等。

血糖控制不好易患牙病

牙周病和糖尿病是一對「難兄難弟」。很多糖尿病人常伴有牙齦紅腫出血、牙齒鬆動,其實這都是牙周炎的典型表現。糖尿病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以及癒合能力等,患者容易發生牙周炎,而且其發展速度也會比非糖尿病患者快,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尤甚。有學者提出,牙周炎也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

牙周炎的持續存在也會影響糖尿病的治療效果,導致血糖更難控制。2009年國際糖尿病學會明確提出,保持牙周健康和進行牙周疾病的維護治療將有利於減少糖尿病發生的危險,並有助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更應該重視口腔衛生的控制,定期進行洗牙和必要的齦下刮治,控制牙周炎症。當血糖控制較差(空腹血糖>11.4mmol/L)時,牙科治療後感染的風險增大,需要待血糖控制穩定後方可進行常規牙周治療。

備孕別忘做口腔檢查

在大部分人的觀念裡,牙周炎與懷孕二者並不相關。其實,牙周炎對孕婦有下列三個方面的影響:

難受孕 患有牙周炎的女性受孕成功的概率更低。

易早產 患有嚴重牙周炎的孕婦發生早產低體重兒的概率是牙周健康孕婦的7倍~8倍,牙周炎越嚴重概率越大。而且懷孕後,再進行牙周治療,也可能早產。

生個孩子壞顆牙 由於懷孕期間激素水準的改變,孕婦更容易出現牙齦出血腫脹,甚至牙齦瘤,影響口腔清潔和進食。一些產婦受傳統陋習影響,月子期間不刷牙,等到來看牙醫的時候,往往可能出現了明顯的牙齦萎縮、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牙病不治「心病」難除

大量科學研究表明,牙周炎與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和腦中風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相關。牙周炎患者更容易出現冠狀動脈硬化。積極進行牙周治療能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存在心臟瓣膜疾病或進行過人工瓣膜置換的患者,當存在牙源性疾病或者在進行牙科治療後有一定概率出現心內膜炎(治療前可以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危及生命。

三類人更要護好牙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大概有70%的人患有各類口腔疾病,其中三類人更要注重自己的牙齒健康。

美麗牙齒從兒童開始

兒童處於牙齒生長髮育關鍵期,也是口腔保健意識形成和行為培養的重要時期。遺傳因素或環境影響,都可能導致齲齒、錯合畸形等。

兒童預防齲齒,可減少進餐次數(集中時間吃)、餐後清潔口腔,比如漱口、嚼無糖口香糖、刷牙,必要時做窩溝封閉。

正畸治療沒有年齡限制。3~5歲是乳牙列期,可進行牙弓形態不良、不良習慣糾正;6~11歲是替牙列期,可進行個別牙齒擁擠錯位矯正、乳牙早失間隙保持等;12~18歲是恆牙列期,糾正牙列間隙、牙列擁擠等錯合;18歲後,牙周狀況穩定可進行正畸。

老人缺牙怎麼辦

很多老人會出現牙齒崩裂、脫落,甚至滿口無牙的情況,到醫院檢查,醫生通常會問他們想鑲什麼樣的牙。這時許多老年患者會腦袋發矇,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老人鑲牙前應先去修復科對口腔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拍攝口腔X光片,確定剩餘牙齒的去留、治療方案,從而進行完整的修復。

鑲牙主要有活動假牙和固定修復兩種。一般情況下,活動假牙可於拔牙後1~3個月進行。如果患者比較急切,可即刻進行修復,拔牙當天即可戴上,過渡性地恢復患者面容和部分咀嚼功能。

慢病人群當心「不疼的牙病」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慢病人群更要小心「不疼的牙病」:牙周病。

牙周病是指由菌斑細菌引起的,發生在牙周支持組織的炎症性破壞性疾病。臨床表現為牙齦炎症、出血、疼痛,口臭,牙齒鬆動等。牙周病不利牙齒健康,還可能引發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由於其發病隱匿,被稱為「健康的定時炸彈」。

牙周病被稱為糖尿病第六併發症,和單純牙周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合併牙周病患者的傷口癒合能力差、出血量大、出血時間長。此外,牙周炎患者還是慢性腎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男性,吸煙、肥胖、患高血壓的人。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牙周炎?

平時生活中,我們怎麼判斷有無牙周炎呢?伍虹表示,首先要看看有無刷牙出血、牙齦腫痛等癥狀,如果有就可能是牙齦炎,需要趕緊去看牙醫並進行洗牙。

其次,如果沒有任何癥狀,那就刷牙後洗乾淨手,先用食指的指甲沿大牙的牙齦緣刮一刮,看有無白色的軟垢,如果有則說明刷牙不到位,需要改進;然後用拇指和食指從門牙開始逐個搖動牙齒,看有無明顯的擺動和不適,如果有就需要儘快就醫。需要注意的是,正常的牙齒有一定的生理動度,不必大驚小怪。

當然,如果自己不能做出恰當的判定,則需要到口腔科請醫生來判斷。

七招保護口腔衛生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科焦九陽博士表示,牙周炎的預防措施,除了定期到醫院檢查、潔牙外,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在家中做好口腔衛生。

「有許多朋友習慣用漱口水清潔口腔。市面上五花八門的漱口水,雖然很多號稱可以有效去除口腔細菌、清新口氣,但其實漱口水成分複雜,許多含有藥物成分,不適合長期使用,否則容易導致口腔菌群紊亂。」焦九陽說。

想要跟牙周炎和其他牙病說「拜拜」,焦九陽提醒大家切記以下七點:

1. 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每天有效刷牙兩次,並使用牙線或沖牙器清潔牙縫,牙周炎患者可使用牙縫刷;

2. 使用含氟牙膏:常規使用含氟牙膏,酌情使用抗敏牙膏和藥物牙膏;

3. 健康飲食:合理規劃膳食,保護牙齒,少吃黏性大的甜食,少喝碳酸飲料;

4. 定期進行口腔檢查:至少一年一次,像體檢一樣養成習慣;

5. 備孕一定要看牙醫:懷孕前檢查治療口腔疾病,解除隱患;

6. 牙齒健康從娃娃抓起:從一出生就關注孩子的口腔健康,重視乳牙;

7. 及時修復缺失牙齒,避免相鄰牙齒的伸長或移位。

據人民健康網

新媒體編輯 | 王洋

喜歡就轉發·更喜歡就關注

您 可 能 錯 過 了 這 些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