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724期】

藍色字「醫承有道」關注我們

今日練習

陳某,男,24歲。昨天打籃球後用涼水洗澡,今早感惡寒,無汗,身熱,頭痛,身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緊,體溫38.6°C。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大柴胡湯合桃核承氣湯

上期原醫案

段某,女性,14歲,1965年10月4曰初診。

1964年3月月經初潮,後來未再來潮1965年4月23曰發四肢抽搐、昏厥,近來發作頻繁。每發作前厭食,右上腹痛,胸悶,當有氣自腹向上沖時即發抽搐及昏厥,時伴呼吸急迫、大聲喧喊。口苦,便斡,舌苔白膩,脈弦細。

右上腹痛,胸悶,口苦,便乾,大柴胡湯。月經未潮,四肢抽搐、昏厥、大聲喧喊,桃核承氣湯。

綜合分析:證屬瘀血阻滯、鬱久化熱,治以祛瘀清熱,與大柴胡湯合桃核承氣湯。

處方:柴胡12g,白芍10g,枳實10g,生薑10g,大棗4枚,半夏12g,大黃6g,桃仁l0g,桂枝10g,炙甘草6g,黃芩10g,芒硝(分沖)10g。

結果:上藥服3劑,右上腹痛、胸悶未作,抽搐也未發。據證改服小柴胡湯合當歸芍藥散加減。調理3個月諸症已,月經來潮。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103條: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下

《傷寒論》第136條: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

《傷寒論》第165條: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傷寒論》第106條: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各家論述

《傷寒明理論》:大柴胡為下劑之緩也。柴胡味苦平微寒,傷寒至於可下,則為熱氣有餘,應火而歸心。苦先入心,折熱之劑,必以苦為主,故以柴胡為君;黃芩味苦寒,王冰曰:大熱之氣,寒以取之。推除邪熱,必以寒為助,故以黃芩為臣;芍藥味酸苦微寒,枳實味苦寒,《內經》曰:酸苦湧泄為陰。泄實折熱,必以酸苦,故以枳實、芍藥為佐;半夏味辛溫,生薑味辛溫,大棗味甘溫,辛者,散也,散逆氣者,必以辛,甘者,緩也,緩正氣者,必以甘,故以半夏、生薑、大棗為之使也。一方加大黃,以大黃有將軍之號,而功專於蕩滌,不加大黃,恐難攻下,必應以大黃為使也。

《傷寒附翼》:此方是治三焦無形之熱邪,非治胃府有形之實邪也。因往來寒熱,故倍生薑,佐柴胡以解表;熱結在裡,故去參、甘,加枳、芍以破結。條中並不言及大便硬,而且有下利證,仲景不用大黃之意曉然。後人因有下之二字,妄加大黃以傷胃氣,非大謬乎?

《醫宗金鑒》:柴胡證在,又復有裡,故立少陽兩解之法。以小柴胡東加枳實,芍藥者,解其外以和其內也。去參、草者,以裡不虛也;少加大黃,所以瀉結熱也;倍生薑者,因嘔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薑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黃之少,攻半裡之效徐。雖雲下之,亦下中之和劑也。

《醫方考》:桃仁,潤物也,能澤腸而滑血;大黃,行葯也,能推陳而致新;芒消,鹹物也,能軟堅而潤燥;甘草,平劑也,能調胃而和中;桂枝,辛物也,能利血而行滯。又曰:血寒則止,血熱則行。桂枝之辛熱,君以桃、消、黃,則入血而助下行之性矣,斯其治方之意乎!

《古方選注》:桃仁承氣,治太陽熱結解而血復結於少陽樞紐間者,必攻血通陰,乃得陰氣上承,大黃、芒消、甘草本皆入血之品,必主之以桃仁,直達血所,攻其急結,仍佐桂枝泄太陽隨經之餘熱,內外分解,庶血結無留戀之處矣。

——EN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