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膽石症悄悄光顧,切莫小瞧了這些小石頭!

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有膽有「石」專欄應邀而來,專業醫師團隊為您講述膽石症的常識、癥狀、治療、預防……

文丨王浩、張立超、侯森林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膽胰內鏡外科

來源丨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膽石症通常是指膽道系統包括膽囊以及肝內外膽管的任何部位發生結石的一種疾病,是消化系統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

說起膽石症的歷史,不可謂不長。在埃及的木乃伊(公元前1085-前945)中便發現過膽囊結石,我國的馬王堆漢墓中的女屍中也曾發現過膽結石。公元前4世紀之前,便已有關於膽石症的相關描述記載。

從流行病的角度來說膽石症患病率受種族、民族、遺傳、地理、飲食、行為等因素影響。相比於我們熟知的膽結石,其實除了膽囊裡可發生結石外,凡是膽道系統裡膽汁流過的地方均可發生結石。在西方國家,結石主要發生於膽囊,但在我國及東南亞、日本一帶,原發於膽管系統的色素性結石也很常見。

正所謂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膽石症的發生率也悄然而起,不容小覷。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在介紹膽石症之前,我們先介紹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以方便我們更好地理解。

首先來介紹一下,膽囊是何物?

膽囊是一藍灰色、梨形的囊樣器官,位於肝右葉下面的膽囊窩內,從肝門右端附近向前延伸至肝下緣。膽囊長約7-10cm,最寬處為3cm,容積約為30-50ml。進出膽囊的管路叫做膽囊管,膽囊管長約2-3cm,從膽囊頸行向左後下方,與肝總管匯合後繼續下行形成膽總管。膽總管長約5-8cm,管徑約3-6mm,在十二指腸降部的左側,膽總管與胰管相遇,二者一起進入十二指腸腸壁並匯合形成肝胰壺腹,其末端縮窄並開口於十二指腸大乳頭。

說白了就是膽囊位於肝臟的下方,就好像是處於肝臟的懷抱之中一樣。另外膽道包括肝內和肝外兩部分,肝內部分包括左、右肝管和密佈於肝內的毛細膽管;肝外部分包括肝總管、膽囊、膽囊管、膽總管和壺腹部。他們均是膽汁經過的管路,同時也是膽石容易停留或形成的地方,是理解膽石症的基礎。

而膽汁是一種什麼「汁」呢,它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可能有很多人誤以為膽汁是由膽囊生成的,實則不然,膽汁雖然名字是「膽」字輩,但卻不是膽囊產生的,而是由肝臟產生的。肝臟每天生成大約800-1200ml膽汁。

膽汁與血漿等滲,主要成分有水、電解質、膽汁酸鹽、磷脂、膽固醇、膽紅素以及其他內源性生成物和攝取物。其中膽紅素是來自衰老紅細胞的血紅素的降解產物;而膽汁酸鹽,即膽汁酸,它的生成能促進其他膽汁成分的分泌,特別是水和鈉,另外它還可以分泌有潛在毒性的化合物(如:膽紅素、藥物代謝產物等)以及溶解腸道脂肪和脂溶性維生素並促進其吸收。

膽汁主要由肝細胞分泌,在肝臟內,膽汁從肝內膽管流到近端肝管或肝總管。空腹時分泌的膽汁約50%從肝總管經膽囊管進入膽囊,其餘膽汁則直接進入肝總管和膽囊管匯合形成的膽總管,所以空腹時幾乎沒有膽汁從肝臟排出。同時,膽囊會吸收膽汁中高達90%的水分,可見膽囊是一個起濃縮和貯存膽汁功能的器官,而並非主要生成膽汁的器官。

最後,膽汁又是怎麼從膽囊排出到膽總管的呢?

膽總管和胰管匯合形成Vater壺腹進入十二指腸。在和胰管匯合前,膽總管逐漸變細,Oddi括約肌環繞膽總管和胰管,後兩者又有自身的括約肌,因此膽汁通常不會逆流至胰管內。因為人的進食是間斷的,而膽汁在肝臟的產生是持續不斷的,人體為了適應這一現象,最大限度利用膽汁的生理作用,在各個時段膽汁的流向是不一樣的。

進食後尤其是進食油膩食物後,胃腸激素的釋放以及膽鹼能神經的激活促使膽囊收縮,同時膽管括約肌舒張,可使約75%的膽囊內成分排入十二指腸,從而使食糜與膽汁混和,幫助食物尤其是脂肪的消化吸收。

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一旦膽囊內或者膽道內膽汁流動不暢、發生瘀滯就會容易發生結石。雖然道理很簡單,但是膽石的發生卻是一個多因素的過程。

欲知更多膽石症知識,敬請繼續關注本專欄,下周再約~

征 稿

請註明:【投稿】醫院+科室+姓名

來稿以word文檔形式,其他不予考慮

寫得好用心的,不給個好看嗎?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