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消化道惡性腫瘤與體內微生物失衡有關,吃沒吃對?看看醫生怎麼說

2019年5月28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JAMA發表了一項來自中國的有關局部晚期胃癌應用於腹腔鏡遠端胃切除術的研究報告,此項研究是由國內的兩位腫瘤外科教授共同署名發表的原創性成果。在此之前,腹腔鏡遠端胃切除術被認為是用於早期胃癌的常規開放式遠端胃切除術的更有效方法,然而,對於局部晚期胃癌的療效仍不確定。

據報導,該研究是在中國14個中心進行的非劣效性,開放標籤,隨機臨床試驗。從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共有1056名符合條件的臨床分期T2,T3或T4a胃癌的患者入組,其中沒有大塊淋巴結或遠處轉移,主要終點是3年無病生存率。旨在比較腹腔鏡遠端胃切除術(實驗組)或開腹遠端胃切除術(對照組)後局部晚期胃癌患者3年無病生存率。

該研究發現,腹腔鏡遠端胃切除術(實驗組)與開腹遠端胃切除術(對照組)3年無病生存率為76.5%vs 77.8%;三年總生存率為83.1%vs 85.2%;3年內累計複發率18.8%vs 16.5%。總而言之,在術前臨床分期指示局部晚期胃癌的患者中,腹腔鏡遠端胃切除術與開放式遠端胃切除術相比3年無病生存率無顯著差異。研究結果支持腹腔鏡胃切除術用於術前評估為局部晚期癌症的患者。

該項研究成果的發表,將在修訂消化道腫瘤治療規範中起到不小的影響。不良生活習慣和環境因素等的影響,罹患癌症的人越來越多。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從發病人數看排名前十的惡性腫瘤,肺癌居第一,發病人數為78.4萬,胃癌排在第二位,第三至第十分別為結直腸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狀腺癌、子宮頸癌、腦癌、胰腺癌。前10位惡性腫瘤發病約佔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76.70%,同時,前10位惡性腫瘤中消化道腫瘤佔了5個席位。

和西方國家相比,中國患消化道腫瘤的病人特別多,這是因為人體的消化道駐紮了很多微生物菌群,它影響了全身的免疫系統,對代謝食物、抵禦感染和應答藥物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類的很多疾病都是和微生物組的失衡有關。從國家癌症中心公布的統計數據上看,大腸癌的發病率整體上是上升的;胃癌則要分區域,農村變化不大,城市有緩慢下降的趨勢;年齡結構上看則沒有太大變化。

消化道腫瘤之所以在中國高發,和我們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結構有著密切的關係。西方主要的食物不超過二十種,飲食結構很單調。而我們吃的就太複雜了,菜系眾多,烹飪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不但有醃製、霉變等手段,甚至髒的、臭味的都能食用,更有甚者在動、植物食材上獵奇,都會產生致病菌。還有歷時和文化的原因,中國人特別愛喝燙的湯湯水水,消毒、殺菌的衛生舉措是到位了,但喝過熱的水會損害消化道粘膜的保護層,容易得食管癌。還有,勞動人民辛苦出汗多,為了補充鹽分吃的偏鹹,喜歡喝烈性酒,都會對消化道產生不利影響。當然還有其他綜合因素,才導致了目前的局面。

癌症發病率逐年上升,手術切除、放化療後短期內複發,對於居高不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我們真的就束手無策了麽?並非!新型生物免疫療法突破傳統治療方法局限,讓晚期癌症患者重獲生的希望!

癌症免疫治療種類繁多,已發展成為繼手術、化療和放療之後的第四種腫瘤治療模式,最近一種名為「免疫細胞激活療法」的新型生物免疫療法依維卡(Yivyka)受到來自多方的關注。免疫細胞激活療法通過局部肌肉注射作用於機體,通過誘導多種細胞因子調節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改善腫瘤免疫微環境,提升浸潤性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功能,全面抑製或破壞癌細胞的生長環境,最終使癌細胞停止生長和逐漸凋亡。

實驗數據顯示,依維卡(Yivyka)能夠突破血腦屏障,對腫瘤腦轉移病灶起效;與鉑類化療藥物或PD-1聯合使用,表現出良好的抗癌協同效應;在機體局部肌肉注射時,展現出良好的肢體遠端效果,免疫細胞激活療法的神奇療效還獲得美國腫瘤醫療專家的稱讚!該療法已在美國、中國、新加坡等世界多個地區開展臨床前研究,在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結腸直腸癌、胰腺癌以及其他實體瘤治療上均展現出優秀的療效和安全性。目前,該療法已獲得柬埔寨衛生部門的批準,面向全球徵集免費試用患者,給晚期癌症患者多一種選擇,多一份延續生命的希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