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年全球最大IPO折戟後,百威啤酒啟動B計劃

《財經》記者 馬霖/文 余樂/編輯

7月19日,全球啤酒巨頭百威英博宣布會以113億美元的價格,將其澳洲啤酒業務出售給日本朝日啤酒,同時不放棄尋求亞太業務少數股權的IPO。一周前,百威英博剛剛宣布終止其亞太業務少數股權的香港IPO進程。對於競爭激烈的中國啤酒市場,百威能否借IPO緩解資金問題也將至關重要。

百威亞太的港股IPO進程因融資規模巨大而備受關注。按照百威的計劃,其募集規模最高可達98億美元,將超過81億美元的Uber,成為今年以來全球最大的IPO。但是,由於資產定價過高,股份配售不達預期等原因,百威亞太的上市計劃黯然終止。

上市失敗後,百威英博開始執行新的操作。7月18日,百威英博曾向外媒釋放消息,表示考慮出售韓國、澳大利亞和中美洲業務,作為早前在香港上市失利之後的備胎方案。百威英博全球CEO薄睿拓在一份公告中稱,“我們持續看好亞太業務,該地區仍是我們公司的增長引擎。”

“出售資產是IPO失利之後的選擇,意味著百威失去對資產的控制權,而如果IPO成功,百威只是出售股份,但依然可以控制這些資產。”一位啤酒業分析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這位分析人士稱,現階段百威英博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債務,集團整體處於缺錢的狀態,這或許也會影響到百威英博在中國的資金部署。

不過,中國市場是百威英博的重要增長點,據目前消息看,龐大的中國業務不在出售考慮範圍中。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百威英博方面表示,之前計劃出售的韓國、澳大利亞和中美洲業務相對成熟,但增長並不算快,所以即使出售了,也不會影響公司今後的增長速度。

啤酒行業分析師方剛向《財經》記者表示,IPO和出售資產都是擴充資金的手段,可以看出,債務對百威英博形成了很大的壓力,需要出售一些資產來補充資金。

債務問題未解決,中國市場資金部署或受限

從2015年至今,百威英博的債務增長180%,已達1000多億美元。截至2018年12月31日,百威英博的淨債務對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比率高達4.8倍,其競爭對手喜力啤酒的這一債務比率是2.2倍,嘉士伯為1.4倍。百威英博的債務壓力遠遠大於行業同行。

因債務問題引發擔憂,百威英博的股價已連續三年下跌,從2016年9月的130美元/股跌至目前的89美元/股左右。

分析人士認為,百威英博集團層面現金流不充裕,這對中國市場也會有影響。

中國的啤酒市場是一個相對充分競爭的市場,百威英博、嘉士伯、喜力、華潤雪花、青島等各大中外酒企,一眾進口啤酒,以及各色精釀新秀在廣闊的中國市場上均有各自勢力範圍,廝殺激烈。

“中國市場競爭最為激烈,如果集團層面資金受限,無論是收購、建廠,還是維護渠道,中國肯定也會受到影響。”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在中國市場,啤酒巨頭們的競爭勢必愈加激烈。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啤酒消費市場,一年消費4.3億桶(US Barrel)啤酒,是第二大市場美國的兩倍之多,但和全世界其他啤酒消費國趨勢吻合,中國啤酒消費量已經進入緩慢負增長,將從2018年的179.63億升跌至2023年的171.44億升。英敏特食品與飲料研究總監李夢告訴《財經》記者,中國啤酒行業的消費量從大趨勢上看在下滑,喝啤酒的人或個人的啤酒消費量在減少。

中國人整體上減少啤酒消費的同時,一些新機會也在出現,目前,中國啤酒行業的增長動力正在轉向高價格產品,而據歐睿國際數據,百威英博在中國高端啤酒市場的份額已經從2014年的47%下滑至43%。同期競爭對手嘉士伯的份額則從9%提升至14%。

百威英博的全球競爭對手包括荷蘭喜力啤酒(Heineken NV)和丹麥嘉士伯啤酒(Carlsberg A/S)。嘉士伯大有追趕百威英博的勢頭,而此前不被看好的喜力啤酒,最近也完成了新動作。

2018年8月喜力啤酒宣布將喜力中國業務賣給華潤,2019年4月,喜力已完成對華潤啤酒31億美元的投資,佔有了這家中國本土最大啤酒公司40%的股權。這被視為喜力對中國市場的再次加碼。華潤啤酒在中國比外企更扎實的銷售渠道也將為喜力所用。

上述分析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外國啤酒公司在中國市場各有殺手鐧。

百威英博的厲害之處在於,在維護渠道上捨得花大費用,“如果你觀察,很多中國的夜店、KTV裡都用百威的啤酒,所以很多人稱百威是‘夜店王’。”她說。上述場所都是啤酒的高頻消費場景。

而嘉士伯比較厲害的是,在百威英博、喜力、華潤、青島、燕京等酒企都在東部廝殺時,它轉向中國西部收購了不少品牌,佔據了較高話語權。

從啤酒行業前三名的市佔率來看,目前中國本土啤酒公司華潤雪花佔據中國啤酒市場25%以上的市場份額,青島啤酒亦有17%的市佔率,百威英博依然是中國表現最好的外國啤酒公司,市場份額約為14%,排在第三名,在中國銷售百威啤酒(Budweiser)、時代啤酒(Stella Artois)、科羅納啤酒(Corona)等品牌,也包括在中國收購的哈爾濱啤酒、雪津啤酒。

仍考慮香港IPO

百威英博19日表示,不放棄繼續尋求亞太業務少數股權的IPO。

百威英博高層對香港IPO寄予厚望。今年6月,薄睿拓(Carlos Brito)曾表示,亞太業務上市可以給其該市場上潛在的收購標的信心,讓百威英博更容易收購這個市場上的啤酒品牌和資源。

“上市的首要原因是在這個地區(亞太)有一個平台,它接近本地市場,和這個市場的動作密切連接,這對本地公司是吸引力。”薄睿拓此前表示。“拉美市場就是這樣的,我們覺得這一策略在亞太市場也會成功。”

他表示,百威英博在中國沿海以外內陸省份存在感還不強,可以大有作為。同時,百威英博也本打算借助亞太業務香港IPO異塵餘生東南亞,在泰國、越南做一系列收購。目前的局面意味著,其市場開拓運營資金將持續受到限制。

啤酒的主要成分是水,重量大,運輸成本高,本地化生產對於啤酒公司是重要的商業策略。在中國,百威英博陸續做過一系列本地化布局。安海斯-布希(彼時尚未被納入百威英博)就於2008年收購了哈爾濱啤酒及其13家啤酒廠,所佔股權達99%以上;百威英博2011年收購遼寧大雪啤酒,後於2014年收購吉林四平金士百純生啤酒;這家公司也曾從帝亞吉歐手裡買下黑啤品牌健力士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運營權。

增長模式的考驗

百威英博尋求解決債務問題的同時,一些投資者和分析人士也在重新思考百威英博的增長模式。

百威英博背後是全球著名消費領域私募基金3G資本,3G資本強勢並購整合的基因也在百威英博的血液裡,對收購來的資產,百威英博會通過嚴格的成本壓縮來提高利潤,這一模式讓百威英博坐上了今日全球啤酒行業的鐵王座。

在百威英博的成長史中,比較出名的並購案例是2008年,比利時英博集團收購美國安海斯-布希公司,組成百威英博;2012年,百威英博收購墨西哥啤酒公司Grupo Modelo;上次大手筆收購是2016年用1000億美金吞掉了英國啤酒商SAB Miller(南非米勒),這次並購也積累了目前百威英博大部分債務。

但有分析認為,百威英博需要找到新增長模式,並購後壓縮成本的增長方式長期來看不利於冒險創新和提升營收,隨著全球啤酒業逐漸集中,對百威英博等啤酒企業來說,已經少有大規模且符合反壟斷法要求的收購標的,百威英博可能不再擁有大型收購機會。

從銷量來看,百威英博的北美市場已經在萎縮,2018年銷量下滑2.5%,拉美市場亦停滯不前,全球銷量僅增長0.3%,主要貢獻力量是亞太地區,以及歐洲、中東、非洲。2018年百威亞太地區銷量整體增長2.1%。百威英博則主要通過控制成本,保持住了營收的低部門數增長。

如果百威英博可以重啟並順利將一部分亞太業務送上港交所,百威英博將不需要執行更嚴苛的成本削減,或繼續犧牲派息額來緩解債務壓力。2018年,因高達1000億美元的債務壓力,百威英博已將派息額減半,曾引發股價一度下跌11%。

19日百威宣布不放棄亞太業務IPO的可能之後,該公司股票(NYSE:BUD)盤前漲5%,可見投資者仍認為IPO對這家公司的未來至關重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