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IPO擱淺 百威英博錢緊困局未解

昨日凌晨,百威英博公開宣布,不再推進百威亞太子公司在香港的IPO計劃,這預示著堪稱全球食品行業最大IPO徹底擱淺。此事件將百威英博再次推上了啤酒市場的風口浪尖,加之日前,其收購啤酒訂購服務商BeerBods也引發了業內的高度關注。知情人向酒訊記者透露, 此次IPO失利的主要原因是百威亞太與摩根大通及摩根士丹利在定價問題上未能達成共識。

圈錢計劃落空

據了解,此次叫停的百威英博集團旗下的百威亞太在港交所上市,按招股價上限計算,本次百威亞太IPO募集了764.47億港元,堪稱全球食品行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

對於IPO擱淺百威英博方面表示,公司從當前市場情況考慮決定叫停上市進程。未來公司將密切關注市場情況,並嚴格的財務紀律持續評估各種選擇,以提高股東價值、優化業務並推動長期增長。

然而,據知情人透露,此次IPO失利的主要原因是百威亞太與摩根大通及摩根士丹利在定價問題上未能達成共識。就此酒訊記者通過電話和郵件採訪百威公司,截至發稿前沒能取得聯繫。

據悉,百威亞太原計劃以每股40港元至47港元招股,發售16.265億股,集資650.6億至764.46億港元。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前幾年百威英博通過收購進行市場擴張,造成了資金吃緊的情況。赴港上市失利對於缺錢的百威而言可謂雪上加霜。

“大胃王”遭遇消化不良

縱觀近幾年的收購市場,百威以數量取勝,成為唯一“贏家”。而在眾多收購中,讓行業最注意的是,2016年百威英博斥6巨資收購SAB米勒,從而壟斷了全球1/3的啤酒市場。除此之外,百威在在中國市場與哈爾濱牽手後,還陸續收購了哈啤、雪津、雙鹿、金陵、三泰、牡丹江等一些列國產啤酒品牌。

接連不斷的巨資並購,使得百威英博債務攀升,過度消費的“收購狂”掣襟露肘,不得不放慢腳步,尋找新的途徑彌補“缺錢”的現狀。據了解,截至今年年3月,公司資產負債表列有商譽132億美元,佔總資產的51%,其無形資產為44億美元,佔總資產17%。

對此,啤酒行銷專家方剛則指出,“百威看重亞洲市場,其中亞洲市場佔全球市場的35%左右。百威英博拆分,是希望通過拓展中國市場,百威亞太可以獲得更多收入,以彌補母公司的資金缺口。”

身陷內憂外患困局

去年8月,華潤啤酒以243.5億港元收購喜力啤酒中國區業務。自此之後,華潤啤酒以喜力拓展了高端市場,調整了產品結構。喜力則借助華潤的渠道大力拓展市場,與百威搶佔市場份額。

酒訊記者獲悉,僅去年,華潤啤酒營收為318.7億元,淨利潤為9.77億元。對此,業內人士稱,喜力接到華潤的“橄欖枝”後,整個國內啤酒高端市場格局發生震顫。在渠道上加碼的喜力對百威來說,成為了更加強勁的對手。

除此之外,精釀啤酒的出現,市場份額被進一步瓜分,使得國內中高端啤酒一度面臨危機。加之精釀啤酒較之於聽裝啤酒而言,自身口感更為豐富,廣受消費者喜愛,一度搶佔了大部分市場份額。這對於根植於高端市場的百威來說,具有很大衝擊力。

侃侃/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