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17期】

今日練習

張某,女,7歲。素日飲食不節,加之玩耍坐臥於濕地,時已仲秋,悶熱不減盛夏,其脾陽受困,由斯可見。晨起,瞼下腫如臥蠶,全身亦腫,小便減少,大便稀溏,納谷不思,神疲嗜睡,舌淡嫩,苔薄白,脈緩無力。化驗小便:尿蛋白++、紅細胞++。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吳茱萸湯

上一期: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16期】

上期原醫案

王某,女,33歲。心下滿痛半年余,胃鏡檢査:淺表性胃炎。2004年4月13日來診。

望其面色晦暗,形體瘦削,舌淡潤,苔薄白而滑。詢知倦怠乏力,飲食無味,噁心,嘔吐清涎多、食物少。子夜滿痛尤甚,心煩難寐。手足不溫,腹背畏寒,大便不乾,三四日一行。月經後期,經來腹痛,量甚少,一天即凈,經期手足益冷。診其脈,沉弦細,觸其腹,心下痞滿,腹肌不緊張,當臍悸動。

處方:

吳茱萸10g 黨參15g 半夏10g 生薑10片 紅棗12枚 三劑

二診:心下滿痛大減,再未嘔吐,心煩亦止,可安然入寐。手足、腹背仍畏寒,中虛一時難復也。

原方加減治療。

按語

觀其脈症,此肝胃虛寒,水飲上逆也。肝胃虛寒,則為痛為滿,厥冷畏寒;水飲上逆則嘔吐清涎;子時一陽生,陽氣與陰寒抗爭,是以子夜心煩。治當溫中散寒,健脾和胃。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243條:食谷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

《傷寒論》第309條: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傷寒論》第378條: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各家論述

《金鏡內台方議》:乾嘔,吐涎沫,頭痛,厥陰之寒氣上攻也;吐利,手足逆冷者,寒氣內甚也,煩躁欲死者,陽氣內爭也;食谷欲吐者,胃寒不受食也。此以三者之症,共用此方者,以吳茱萸能下三陰之逆氣為君;生薑能散氣為臣;人蔘、大棗之甘緩,能和調諸氣者也,故用之為佐使,以安其中也。

《醫方考》:方中吳茱萸辛熱而味厚,《經》曰:味為陰,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走下焦而溫少陰、厥陰;佐以生薑,散其寒也;佐以人蔘、大棗,補中虛也。

《醫方集解》:此足厥陰少陰陽明葯也。治陽明食谷欲嘔者,吳茱萸、生薑之辛以溫胃散寒下氣;人蔘、大棗之甘以緩脾益氣和中;若少陰證吐利厥逆,甚至於煩躁欲死、胃中陰氣上逆,將成危候,故用吳茱萸散寒下逆,人蔘、薑、棗助陽補土,使陰寒不得上乾,溫經而兼溫中也,吳茱萸為厥陰本葯,故又治肝氣上逆,嘔涎頭痛。

——END——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