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桑拿天中迎大暑,暑濕易趁虛侵襲人體,靜養身息是防中暑關鍵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夏季裡最後的一個節氣。大暑時期,人如處在蒸籠之中,驕陽似火,大雨時行,濕熱交織,像極了「上蒸下煮」的狀態。在這種潮濕悶熱的氣象裡,熱氣不容易散去,人們常常犯疲貪涼,很容易就中暑。

最近全國多地高溫直逼40℃,而西南、東北、華北多地將受到暴雨侵襲。有專家預計,此次中東部的高溫氣象範圍大,時間長,可能持續至8月上旬。酷熱難耐的氣象內,暑濕易趁虛侵襲人體,使人心氣耗損,導致發生中暑。所以大暑之際,宜防暑降溫,靜養身息。

防蚊防感冒

炎炎夏日,除了要避免在室外烈日下暴曬,也要注意室內降溫,不要長期待在高溫的環境下勞作。即使在室內一直開著空調或風扇,也要時刻注意通風,不能封閉環境讓室內與室外的溫度相差過大。出完汗後應及時更換乾爽的衣物,避免直對著空調或風扇吹風,以防感冒。不要以為這麼熱的氣象就一定不會感冒了,夏季也是感冒的高發期,尤其是貪涼飲冷、不加節製地吹空調的人群。

除了讓人煩躁的高溫酷熱,夏季又怎能少得了惱人的蚊蟲呢?所以無論是外出還是在家,我們都要做好防暑防蚊的措施。外出記得打傘防曬,家裡可準備一些菊花、金銀花、荷葉、桑葉等茶葉泡茶喝,還有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藥物。

在室內還可以適當熏艾葉來防蚊驅蟲,艾葉能抗菌抗病毒,對流感病毒有一定抑製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也有一定防治作用,又能祛風止癢,是防蚊驅蟲的好幫手。

飲伏茶,曬伏薑,關鍵是祛濕

大暑節氣暑濕之氣交蒸,有加重的跡象,人易出現食欲不振、腸胃脹氣、肢體困重等現象。飲食方面宜多吃燥濕健脾、益氣養陰的食物,如蜂蜜、大棗等。大暑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民間有著飲伏茶,曬伏薑,燒伏香,喝羊肉湯等習俗。還有「大暑老鴨勝補藥」的說法,因為鴨肉性涼味甘,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嗽息驚」的功效,不燥又滋陰,是大暑時進補的一個選擇。

在飲食上除了順應氣象的變化,多吃新鮮的時令蔬果,常吃粥。還有一個養生重點,那就是祛濕。祛濕可多吃冬瓜、薏米、紅豆、茯苓、扁豆、山藥等食物,還可用新鮮的藿香葉、薄荷葉煲湯或熬粥。但食用藿香葉時是不能過度,藿香和薄荷也不宜煎熬過久。

伏茶,就是三伏天內用於清涼祛暑,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中草藥煮成的茶水。伏薑是伏天裡把薑切片或整塊薑曬乾來食用或泡水飲用,對濕氣重的胃寒者十分適用,幫助緩解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

經常吃喝冷飲的人群要謹防「因暑貪涼」。在炎熱的氣象裡,皮膚會出較多的汗,使毛孔長期處於打開的狀態,這時身體最易受外邪侵襲。過分貪涼是會傷及到人體的陽氣,所以不要直接馬上就吃從冰箱裡拿出來的東西,建議先解凍。

大暑養生要「靜」

夏天運動的原則是強度不宜過大,以身體適量出汗,有舒服的暢快感,又不感到疲乏為最佳。可選擇散步、靜坐、游泳、瑜伽等適中的運動方式。運動後可適量喝些淡鹽水,等身上的汗液乾了再去洗個熱水澡,既可消除疲勞,又能使人感到身體舒暢。

在夏季受到氣象的影響,人不僅感到身體疲勞、食慾下降,還經常會「肝火」妄動:心煩意亂、無精打采、焦躁易怒。越是天熱,越要做到心平氣和,避免「情緒中暑」。

如果發現有人中暑了,應立刻將中暑者移至通風處休息。輕度中暑者,可在其皮膚上灑水降溫,給予少許的淡鹽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補充水分。若是重度中暑至昏迷,可掐人中、合谷等穴,讓其甦醒;若呼吸停止,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並及時聯繫救護,送往醫院就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