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體內濕氣重?5個小妙招教你祛除盛夏濕氣~

有一種「胖子」,胖的冤枉。

穿衣服不好看,吃東西小心翼翼,

可就算少吃,多運動,依然瘦不下來。

其實,

你可能不是真的胖,

而是虛胖,

這一切,都是濕氣惹的禍。

濕邪,可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敵人之一,十個人裡有八九個人有濕邪潛伏。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有關。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01

濕氣的成因

夏季人們貪圖冷氣,酷愛冷飲、冷盤等,這些習慣影響了脾胃運轉。另外,夏季雨水多,這就「營造」了一個多濕的環境。若本身體質就偏濕、脾胃弱,再加上晚上洗澡後頭髮未乾就睡覺,運動後汗沒有乾就洗澡的一些不好生活習慣的影響,體內的濕就會越積越多。導致身體發沉無力,頭腦昏沉,臉黃油膩,濕疹長痘,皮膚瘙癢等癥狀,這些都是濕氣的表現。

02

五個特徵看體內濕氣

看體型

中醫認為,胖人多痰濕。因此,體型偏胖、動作遲緩的人多有內濕。

看舌頭

體濕的人觀察舌頭時會發現,舌苔白膩或黃厚膩。

看大便

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圓柱體、很通暢的,便後用一兩張手紙就能擦乾淨。一旦發現大便稀薄、黏膩、不成形,就可能是有內濕。

看起床狀態

有些人早上起床後,會覺得很困、頭沉,像有什麼東西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而且痰多,即說明體內濕氣較重。

看平時狀態

戶外濕氣一大,就覺得胸悶氣短、身體沉、懶得動、不清醒,吃飯時沒胃口。中醫講「濕重如裹」,一種被包裹著、動不了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用水洗過但沒乾的襯衫那麼彆扭。

03

哪些人容易濕氣重

體型肥胖之人

胖人多痰濕。清代《石室秘錄》載:「肥人多痰,乃氣虛也,虛則氣不運行,故痰生之」。

長期飲酒之人

中醫認為酒性熱,久飲生濕。長期大量飲酒,就會導致濕熱內蘊。

體虛之人

體虛之人,主要是指脾胃虛弱之人。中醫認為脾的功能正常,有助於濕邪的祛除。

寒濕偏重之人

寒濕偏重之人由於體質寒濕偏重或者正氣虛弱陰寒之氣容易侵蝕人體,如若久居潮濕之地或喜歡接觸水濕如游泳等等,容易使陰寒濕氣侵蝕人體。

如何去濕?

1、適當午睡,勞逸結合。很多上班族因為工作的原因,幾乎不睡午覺,殊不知,睡好午覺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更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午的工作。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濕內停。此時仍然晝長夜短,有的白領經常晚上加班,非加班人群也會吃宵夜、適當娛樂,夜生活延長。因此,夜間睡眠時間往往不足,午睡也就更加重要,需要特別注意勞逸結合。

2、背部刮痧,散熱祛濕。容易受風的部位通常是人體背部的上1/3,也就是肩背區域。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細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於身體散熱祛濕。具體操作方法是:使用刮痧板或瓷杓蘸少量精油或橄欖油以起到潤滑作用,從背部沿脊柱從上往下單向地刮,再沿著距離脊柱1.5寸寬的地方從上往下刮,然後再選擇距離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樣的方法由上往下刮。大概每個區域刮5-8下即可。

3、膳食調理,健脾利濕。可以選擇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莧菜、扁豆、冬瓜、薏仁、綠豆、西瓜等。莧菜梗性涼味甘,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濕以及利水消腫的功效。薏仁是一種營養平衡的穀物,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少胃腸負擔的作用,可以健脾除濕、增強腎功能。

4、少攝食鹽,助腎排水。排水還應少吃食鹽,人體攝入的鹽分主要通過腎臟排出,當食鹽太多或腎臟有病變的時候,就不能及時將攝入體內過多的鈉排出。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時較多的水進入血管,極易產生水腫。若無明顯排汗過多的情況,夏末仍應低鹽飲食。特別是中老年人食鹽攝入應少於普通人的攝入量,有腎臟疾病的人群更應嚴格控制食鹽攝入量。

5、艾灸養生,祛濕補陽。艾灸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有開鬱、祛濕、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祛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