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十人九濕,濕氣不除,百病纏身!小小1物竟能幫你擺脫濕氣!

濕氣被稱為「萬惡之邪」、「萬病之源」。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 中,中醫最怕濕邪。人體的濕氣過重時,會對人的健康狀態產生嚴重的影響。

據現代醫學統計,有超過60多種疾病與濕氣有關。如肥胖、水腫、腹脹、濕疹、皮炎、痤瘡、泌尿系統感染、女性白帶增多瘙癢等。最嚴重的是:濕氣可能引起頑固性肥胖,這種肥胖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甚至會引發惡性腫瘤,身上(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

祛除體內濕氣刻不容緩,但是有很多人不清楚自己患病是否是因為濕氣,如果你存在以下幾種情況,可能就是濕氣纏身了,比較嚴重了,一定要及時採取措施。

1.舌苔厚膩,舌苔厚或者舌體胖大,且舌頭邊緣還伴有非常明顯的齒痕,那就證明您體內的濕氣太重,應及時調理。

2.大便粘滯不爽,正常的大便是軟硬適中的條形,如果大便黏膩,不成形,粘在馬桶上不易被沖走,這也說明你的體內有濕,消化吸收功能異常。

3.食慾差,到了飯點,沒有飢餓感,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還有隱隱的噁心感。這種現象也是脾胃功能較弱,體內濕氣過重的表現之一,且這種現象更容易出現在夏季。

出現以上幾種情況就說明體內的濕氣過重,一定要及時調理,濕氣應該怎麼祛除呢?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所以日常一定要盡量避開濕氣過重的環境。

體內的濕氣,一般都是脾胃失養,脾弱不能運化水濕,濕氣在體內無法正常排除,長此以往,體內濕氣就容易過重,養脾胃,才是祛濕的正確方法。

中國古代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記載了一款食療袪濕的方子,以紅豆、薏米為主,幾千年來百試百靈,留傳至今,不知道造福了多少受濕氣所害的人們。此配方的精妙之處在於紅豆配薏米要通過細火炒製,薏米性寒必須使用炒過的薏米來減輕寒性,否則會傷脾,現在已經被評為非遺的清 濕 堂 二 十 八 珍 膏鋪以紅棗、枸杞、蒲公英、決明子,滋補脾胃、相鋪相成,在加上冰糖熬製為膏滋可入肺、脾經,有補中益氣,和胃潤肺止咳的作用,有效率在九五成以上,並且現在科技比較發達,在網上就能找到。

由於濕氣的根本原因在於脾胃的蘊化功能不足。因此,祛除了多餘的濕氣之後,還得養脾胃。還可以通過一些食療的方式,達到健脾祛濕的目的。如用淮山、茯苓、薏米煲湯,是夏季常用的健脾祛濕湯方。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

4.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冷氣機,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