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慢性病遭遇失眠症,怎麼辦?標本兼治是關鍵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本報特推出專欄《中醫治療失眠驗案》,共六篇文章,從中醫角度談談失眠的「那點事兒」。此為第三篇,歡迎大家繼續關注。

□記者 王嘉譯 實習生 韓明雪 吳文可

劉先生年過花甲,身體一向健康,但五年前的那個噩耗,對他來說似夢似幻,每每想起,便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五年前,劉先生的兒子因肝癌不幸離世,本應安享晚年的他飽嘗喪子之痛,終日以淚洗面、鬱鬱寡歡。

兩年前,劉先生逐漸出現右下肢震顫、酸睏乏力、行走拖遝、入睡困難、夜眠多夢、咽乾口苦、夜間出汗等癥狀,而且情緒極不穩定,時而急躁易怒,時而唉聲嘆氣。

近日,劉先生感覺上述癥狀明顯加重,慕名來到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科。

該科馬雲枝教授查體後發現,患者面容略顯呆板,上肢肌張力正常,平舉可見雙手輕微震顫,右下肢靜止時震顫明顯,肌張力增高,因此,辨證本病例屬顫證、胸痹、不寐(心火亢盛證),也就是說,患者已處於帕金森病合併失眠焦慮狀態。

馬雲枝教授介紹,患者除了肢體上的顫、僵、慢之外,失眠、抑鬱、焦慮、記憶力衰退、無故盜汗、頑固性便秘等都是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這些癥狀往往得不到人們的重視,直到出現肢體止不住地顫抖、身體強直僵硬、步履蹣跚時,才意識到自己患上了帕金森病。

針對劉先生的癥狀,馬雲枝教授為其選擇半夏瀉心東加減,具體方葯如下:

黃芩12g、黃連6g、乾薑9g、太子參15g、茯苓15g、白朮15g、酸棗仁30g、麥冬15g、龍齒30g、牡蠣30g、珍珠母30g、醋龜甲30g、首烏藤30g、炙甘草3g。

馬雲枝教授表示,慢性病是導致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慢性病病程較長,長期的身體消耗,使得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該標本兼治,除了關註失眠癥狀外,還應該結合患者的自身疾病進行治療。

專家介紹

馬雲枝,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二級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名老中醫,首屆河南省名中醫。現任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醫院名譽院長,河南中醫藥大學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長。40多年來一直工作在中西醫結合臨床、教學及科研第一線,致力於中西醫結合防治腦病的研究,善於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中風、帕金森病等疾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