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發起菩提心都有哪四種緣?

發起菩提心有那四種緣?了解一下?

藥師經劄記一百零四

圖文/皆仁法師

【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益安樂。】

經文中說:十二藥叉大將和他們各自帶領的藥叉眷屬們一起在世尊面前發願:他們一起相約,同共一心,從當下這一念起,直到生命的盡頭,都皈依佛法僧三寶,發誓保護一切有情眾生,使這些眾生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安隱快樂。

這段經文可不要輕輕放過了,為什麽呢?因為這裡隱藏了一個關於學習佛法的重點,那就是菩提心。

表面上看,藥叉大將和他們的眷屬是在發願護持利益眾生,而實際上他們是為眾生作出發菩提心的正確示範。

菩提心是什麽?

沒說可能大家會覺得有些陌生,如果說了,大家一定會恍然:哦!原來是它啊。

沒錯,菩提心的全稱就是高大上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被稱為無上菩提心、無上道心。也就是求取無上菩提之心。

菩提心是一切諸佛的種子,是長養淨法的良田,當發起菩提心精進修行,那成就無上菩提的速度,勘稱開掛。

那怎樣才是發菩提心的正確姿勢呢?

《大方便佛報恩經》中為我們作出了正確的示範:“菩薩摩訶薩初發三菩提心時,立大誓願,作如是言:‘若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當大利益一切眾生,要當安置一切眾生大涅槃中,複當教化一切眾生,悉令具足般若波羅蜜,是則名為自利,亦名利他。’”

這是說,菩薩初發菩提心的時候,就會立下大願,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立flag。菩薩發願說:“如果當我得到無上菩提的時候,我將要利益一切眾生,將眾生安置在最為究竟的大涅槃中,而且孜孜不倦地教化眾生,讓他們可以具足般若波羅密,這可以稱為自利,也可以稱為利他。”

為什麽說是自利,也是利他呢?因為佛與眾生不二,眾生覺悟本具的佛性,也可以成佛,以此因緣,所以說即是自利也是利他。其實成佛之後,就沒有佛與眾生之別,只是如今為了引導眾生領會佛法,所以站在眾生的立場說有佛有眾生罷了。

簡單地打個比方說,如果萬川歸海,又能說哪一滴水是哪條河裡的呢?到時處處都是海水,純為一味了。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既然發菩提心那麽好,那要怎樣才能發起菩提心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啊。

在《菩薩地持經》中說了初發心菩薩有四種緣,也就是說菩薩因四種緣而發起菩提心,哪四種緣呢?

第一種緣:有些人,聽聞諸佛菩薩的種種不可思議的神通變化,心中暗暗想:佛法真是不可思議,能夠有如此神通變化。以此為契機,進而樂於聽聞佛法,願意學習佛陀的大智慧,發起菩提心。

第二種緣:有些人,雖然沒有因緣得見佛菩薩的種種神通變化,但是有幸聽聞佛陀正法,讚歎菩提心和菩薩藏。這些人聽聞正法之後,心生歡喜,以此作為增上緣,欣樂佛法,進而發起菩提心。

第三種緣:有些人,雖然以前沒有聽聞佛法,但是他見到法滅之相,心中生起了這樣的念頭:“唉,如今世道混亂,無量的眾生將會遭遇大苦難,如果有菩薩在世就好了,就能為眾生滅苦除難。我從今天開始要修學菩提之道,護持正法,讓無量的眾生都能消除所有的痛苦。”這是以護法為契機,而生起大菩提心。

第四種緣:有些人,雖然沒有見到法滅之相,但是見到惡世的眾生被愚癡、無慚愧、慳嫉、苦惱、穢汙、煩惱、惡行、放逸、懈怠、不信等十種煩惱所攪擾,於是他心中想道:“現在世間汙濁不堪,在這樣的世道,一般人尚且無法發起二乘行人的小願,更何況是志心追求無上菩提的大願呢?既然沒有人發,那我來發吧。不但我要發菩提大願,而且也要讓別人從佛法中得到利益,發起同樣的大願。”這就是在汙濁的世間要發菩提心難能可貴,而以此為增上緣,生起大菩提心。

這四種發菩提心之緣,是菩薩為我們作出的榜樣。可供大家參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