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缺鐵性貧血的中西醫診治思路?

根據其臨床表現,血細胞分析及鐵代謝相關檢查對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比較容易,而對於其病因診斷則是正確治療的前提。首先確定患者是否貧血;再者確定貧血是否由缺鐵引起;第三要明確缺鐵的病因。

首先缺鐵性貧血患者就診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及貧血的伴隨癥狀,並且血細胞分析提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此時醫生應該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飲食習慣、病史等情況詳細辨別病因的良惡,進行積極的糾正及治療。

嬰幼兒、青少年生長髮育期及育齡期婦女營養不良引起的缺鐵性貧血可通過改善或強化鐵含量飲食而糾正貧血;如因胃、十二指腸潰瘍伴慢性失血或胃癌術後所致貧血者必須抗潰瘍治療,必要時進行外科手術去除病因,貧血可能治癒,此時原發病的性質判斷及治療判斷及治療尤其重要,避免發生指注意貧血的糾正,而忽略原發病的治療,而延誤診治時機,出現疾病的惡化,影響愈後;婦女月經過多導致的缺鐵性貧血也應積極尋找婦科病病因,根據其病因性質做相應的治療,否則單純補鐵治療效果不佳;也有一些女性有不明原因的頭暈乏力,記憶力減退,但未出現貧血,如SF低於正常,可考慮為隱性缺鐵,可予以中藥調治或補充鐵劑治療;對於原因不明的缺鐵性貧血,必須排查胃腸腫瘤的可能性,因為部分胃腸腫瘤的特點是以貧血起病,個別患者出現全血細胞減少;尤其當成年男性發生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時更應高度警惕,因為男性較少發生鐵丟失。即使治療有所緩解的男性缺鐵性貧血患者也須定期複查隨診,以防止胃癌、小腸腫瘤、結腸癌等病的發生,這方面有許多延誤診治的教訓。

對一確定診斷的、病因明確的缺鐵性貧血患者的治療原則為病因治療,補鐵治療及中醫藥的辯證應用。

根據患者的缺鐵的程度確定補鐵的數量,並根據患者的特點是選擇口服或靜脈滴注等途徑補鐵。口服鐵劑較安全可靠,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首選方法,而對於不能耐受口服鐵劑,貧血較重,血透患者需要靜脈注射鐵劑。但靜脈補鐵不良反應多,易發生致命的過敏反應,所以應謹慎應用。用鐵劑治療缺鐵性貧血,療程應合理,即使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後仍需要服藥4~6個月,以補充貯存鐵,以防止病情複發。口服鐵劑一般在半個月到1個月後患者會自覺乏力減輕,面色紅潤,並且紅細胞體積會增大,血紅蛋白會上升。

對於鐵劑治療無效的患者,我們應考慮下列問題是否存在:該診斷是否正確;患者是否已按醫囑服用了標準劑量的藥物或存在補鐵不足的情況;是否原發病得到改善,鐵的流失大於補充的量;患者有否胃腸解剖異常,腹瀉或其他疾病影響鐵的吸收;鐵劑在胃腸內不能溶解而吸收不利。

中醫藥治療缺鐵性貧血療效較好,並可消除口服鐵劑所造成的副反應。因其既可以補充鐵劑,又可以調整因為缺鐵性貧血所伴隨的各種證候。該病病變部位主要在脾胃,日久重症可及肝腎。因而治療時以健脾益氣,養血生血為主,或可調補肝腎,助運脾胃。中西醫結合治療具有提高治療的療效,減輕副作用的優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