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足太陽膀胱經——至陰穴

圖解至陰穴的位置

【至陰穴的位置】至陰穴位於人體的足小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穴位解剖】有趾背動脈及趾蹠側固有動脈形成的動脈網;布有趾蹠側固有神經及足背外側皮神經。

穴名解說

【至陰穴】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陽膀胱經。井(金)穴。

【穴義】體內膀胱經的寒濕水氣由此外輸體表。 【名解】 (1)至陰。至,極也。陰,寒也,水也。至陰名意指體內膀胱經的寒濕水氣由此外輸體表。本穴物質為來自體內膀胱經的寒濕水氣,它位於人體的最下部,是人體寒濕水氣到達的極寒之地,故名至陰。 (2)膀胱經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有地部有孔隙與體內相通,為膀胱經體內與體表的氣血交換處,故為膀胱經井穴。

(3)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主要是體內輸出的溫熱水氣,出體表後散熱而涼,表現出肺金之氣的秋涼特徵,故其屬金。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溫熱水氣。 【運行規律】散熱冷縮並交於足通谷穴。 【功能作用】散熱生氣。

至陰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頭痛、昏厥、目痛、鼻塞、鼻出血、胞衣不下、胎位不正、月經不調、難產、滯產等。 【作用功效】至陰穴,開竅蘇厥、散熱生氣、理氣活血、正胎催產、清頭明目。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於治療胎位不正、難產,胎盤滯留,腦溢血,神經性頭痛,腦血管病後遺症,尿瀦留,遺精,眼結膜充血,角膜白斑,鼻塞等。艾灸至陰矯正胎位,成功率較高。

【穴位配伍】至陰穴配太沖穴、百會穴治頭痛;至陰穴配隱白穴、三陰交穴、京門穴緩解治療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主穴:至陰穴;配穴:氣血虛弱者,配足三裡、腎俞;氣機鬱滯者,配肝俞、行間、足三裡。方義:至陰為足太陽經井穴,與足少陰經相連,灸之可調理足少陰經經氣、調和沖任、調整陰陽,迴轉胎位。至陰穴也是治療胎位不正的經驗穴。

【滯產】主穴:三陰交、合谷、至陰;配穴:氣血虛弱者,加足三裡;氣滯血瘀者加次髎、血海、太沖。方義:合谷為手陽明經原穴,三陰交為脾經腧穴又為足三陰經之交會穴,兩穴相配可補氣行血以致胎下;至陰是足太陽經井穴,引產下行,為催產之經驗效穴。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按摩療法】用大拇指按揉至陰穴100~200次,每天堅持,可治頭痛。 【艾灸療法】至陰穴,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20分鐘。

【針刺方法】至陰穴,1、淺刺0.2寸,局部脹痛;2、三棱針點刺放血。

孕婦期間,胎位不正,按揉至陰穴(足太陽膀胱經上最後一個穴位,在足小指外側的指甲角上),至陰穴可以用灸的方法進行熱刺激,可以起到轉胎順產的作用,當然是在胎領比較大了以後。用艾條溫和灸至陰穴5~20分鐘,每天一次,可改善胎位不正。

【日常保健】艾灸治療胎位不正的最佳時機為第30至34周。艾灸至陰穴,孕婦自覺胎動較前增加,艾灸後,胎動次數會增加,此時輔以膝胸臥位,即孕婦排空膀 胱,松解褲帶,跪在床上,兩小腿平放於床上,稍分開,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貼床面,腹部懸空,臀部抬起,頭轉向一側,兩臂屈肘,手放於頭的一側,每天2次, 每次15分鐘。此法利用孕婦臀部抬高,使胎臀退出骨盆,藉助胎兒重心改變,可使胎位糾正。艾灸配合膝胸臥位4-5次大多數可糾正胎位,且簡便安全,很受孕 婦歡迎。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於微信公眾號:鳳凰杏林。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