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足太陽膀胱經——束骨穴

圖解束骨穴的位置

【束骨穴的位置】位於人體的足外側,足小趾本節(第5蹠趾關節)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穴位解剖】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四趾蹠側總動、靜脈;布有第四趾蹠側神經及足背外側皮神經。

穴名解說

【束骨穴】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陽膀胱經。輸(木)穴。

【穴位含義】膀胱經的寒濕水氣在此聚集不能上行。 (1)束骨。束,捆也、束縛也。骨,水也。束骨名意指膀胱經的寒濕水氣在此聚集不能上行。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寒濕水氣和下部經脈上行的陽氣,二氣交會後聚集穴內既不能升亦不能降,如被束縛一般,故名束骨。 (2)膀胱經俞穴。俞,輸也。本穴的水濕之氣來路為膀胱經,去路則是膀胱經之外的足背各部,有對外輸出氣血的作用,故為膀胱經俞穴。

(3)束骨穴屬木,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其運行為橫向的向外傳輸,有風木的橫行特徵,故其屬木。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由穴內橫向傳於穴外。

【功能作用】輸布水濕。

束骨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頭痛、目眩、目赤痛,耳聾,項強、癲狂、癰疽,腰背腿痛、下肢後側痛等。

【作用功效】束骨穴,疏經活絡,散風清熱,清利頭目。

【臨床運用】現代又多用以治療神經性頭痛、落枕、腓腸肌痙攣、癲癇等。

【穴位配伍】束骨穴配腎俞穴、太沖穴治目眩。配風池、百會、印堂、太沖主治頭痛;配風池、天柱、後溪主治項強;配大腸俞、腰陽關、委中、崑崙主治腰腿痛。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點刺出血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針刺方法】束骨穴,直刺0.3-0.5寸。

【艾灸方法】束骨穴,艾條灸5-10分鐘;艾柱灸3-5壯。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於公眾號:鳳凰杏林。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