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喝酒傷身,如何減少喝酒對身體的傷害?教你1小時醒酒妙招

節日,是親朋好友歡聚的好時候,久別重逢,難免要喝幾杯酒助助興。但是喝得多了,整個人會覺得頭疼、胃裡發燒、胸悶噁心,難受極了,有什麼辦法可以快速解酒呢?

中醫確實有一套有效的解酒方法。今天分享給大家。

穴位按摩緩解酒後不適

1、如果喝酒之後還算清醒,但感覺身體不太舒服,此時可以按壓人體手上的「速效解酒穴」——關沖穴,有行氣利水、醒神開竅的作用,所以刺激這個穴位可以解酒防醉。

具體方法如下:用指甲掐按關沖穴,每次10秒,放鬆2秒後重複,每側手指掐按5次,用力均勻,使穴位能感到微微酸痛,這樣做可以緩解喝酒之後引起的不適。

2、如果感到頭部不舒服,這時可以用拇指輕輕按揉頭上的百會穴、風池穴、風府穴,可緩解頭暈頭痛,慢慢恢復清醒。

百會穴有提升全身陽氣的作用,適當按壓能夠緩解頭痛,加強氣血流通,改善全身乏力、疲憊等癥狀。而刺激後腦杓上的風池穴、風府穴能夠醒神開竅,還可以防範醉酒後遭受風寒侵襲。

3、胃不舒服的話那就要刺激期門穴、內關穴和三陰交穴了。

可以輕推推幾下期門穴,能夠緩解胃部不適。然後加揉手上的內關穴,內關為心包經穴位,有寬中理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胸悶、嘔吐等癥狀。另取脾經的三陰交穴,按壓可以加強解酒效果。

如果還是覺得噁心想吐、胃裡難受,需要搓揉中脘穴和足三裡,再加揉足底胃反射區及太沖穴、中封穴,增強肝的解酒毒功能。

小結:穴位按摩的具體順序是先按揉手部的關沖穴、內關穴,再刺激頭部穴位,接著按摩胸腹部的穴位,最後按摩腳上胃經的穴位加脾經三陰交穴,休息一小時之後會感到身體舒服很多。

另外,肝不好的人,喝酒之後尤其要注意養護肝臟。人體的養肝大穴是肝俞穴、太沖穴、大敦穴、三陰交穴,經常艾灸可以調養肝臟、防病保健。要注意的是,不是讓你醉酒後馬上艾灸,而是說平時的時候要多灸一灸這些穴位,特別是飲酒後的一兩天,灸一下有護肝的作用。

減輕飲酒對人體的傷害

正所謂「小酒怡情,大酒傷身」。酒精對人體的危害眾所周知,對身體最好的保護方法是少喝酒。但如果避無可避,除了可以運用上述的穴位解酒法讓自己好受一點,以下這些招數,也可以減輕飲酒對人體的傷害。

1、不要空腹喝酒。酒前可以吃點優酪乳、豆漿、乳飲料或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減少酒精對胃黏膜的刺激。在喝酒的同時多吃米飯和水果,米飯中的碳水化合物和水果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E、微量元素硒等元素都可以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

2、吃蘿蔔防醉酒。生白蘿蔔有解酒功效,寒熱體質都適用,飲酒時吃些蘿蔔可防止醉酒。而酒後吃糖醋蘿蔔有利尿、清熱的作用,有利於解酒。

3、喝酒時切忌「一口悶」。研究發現,醉酒程度與喝酒的緩急也有關係,因為人體分泌的酶需要一定時間來降解酒精,短時間內大量飲酒,人體吸收迅速,酒精無法快速降低,對於人腦、心臟的毒副作用也會發揮出來,因此,喝酒時要放慢飲用的速度。

4、多喝水或鮮榨果汁。中醫認為:「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也就是說,利小便有助於排濕。喝酒過程中大量飲水,或者喝些富含果糖的飲品,如柑橘、梨、蘋果、西瓜等鮮榨水果汁,有助於將酒精從體內迅速排出體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