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暑,心臟病,還是?別老拿天熱說事兒!

最近天真熱,不但熱,而且潮濕、憋悶。北京出現了少有的持續桑拿狀態,很多人都吃不消了。急診科也湧來很多與之相關的患者,胸悶、胸痛、乏力、頭痛、頭暈、噁心成為了最常見的主訴。還有患者表述不清癥狀,就說「不舒服,說不清楚哪裡不舒服,就是不舒服」,有患者的主訴就是「我中暑了」。診斷是我決定,不是你決定,好嗎?

作者:劉嚴

部門:清華大學玉泉醫院

真的是中暑了嗎?

病例1

患者男性,25歲,身體壯碩。早班剛接班他即來就診,主訴為「心悸、頭暈、出汗20分鐘」,自稱中暑了!

護士常規測體溫、量血壓、測血糖、心電圖、測血氧都非常正常。看了看外面還算清爽、愜意的氣象,我問患者發病時在做什麼?在家裡玩電腦。沒開冷氣機嗎?一直開著冷氣機,24℃。24℃會中暑???

細問得知,患者熬夜玩遊戲一晚上,沒睡覺,不但這一晚沒睡,最近都睡得比較少。回家休息,觀察。

病例2

患者女性,22歲,嬌小可人,夜間就診,主訴為「頭痛、乏力1天」。患者為假期來京遊玩,逛了一天,感覺氣象很熱,自覺中暑了。

體溫38.3℃,血壓正常,雙側扁桃體增大,可見膿苔。血常規WBC達到18.03×10^9/L。這不是中暑,是發熱了。

病例3

患者男性,58歲,園林工人,中午在室外工作時突然暈倒,被同事送入急診。入院時已無生命體征,心肺復甦後未能恢復自主心跳和呼吸,宣布臨床死亡。

死後調查,同事稱患者有高血壓病,偶有胸悶、胸痛的癥狀。發生猝死前曾感覺胸悶、出汗,最終死亡原因還是定為急性冠脈綜合征、心源性猝死。

病例4

患者女性,66歲,肥胖,逛公園時自覺胸悶、頭暈,自覺中暑了,服用藿香正氣後自覺癥狀稍有好轉,急診就醫。既往有高血壓、高脂血症病史。

入院血壓160/70 mmHg,體溫36.8℃,心率56次/分。建議患者行心電圖檢查,患者拒絕,要求取些治療中暑的藥物。告訴患者沒有口服藥物,堅持心電圖檢查,患者接受。

心電圖提示:下壁導聯ST段略壓低,T波低平。給予硝酸甘油泵推後,患者癥狀明顯改善,1小時後複查心電圖較前明顯改善,轉心內科繼續診治。

在急診,每到夏天,悶熱的日子,就會增加一些患者。部分患者有慢性病,天熱不舒服後會來看一看,讓醫生幫助判定一下有沒有事,或者把常用藥物調整一下。這些患者由於比較注意保健,絕對不會在悶熱的環境中久留,氣象剛開始熱就開冷氣機,不會出現中暑的情況。而另外有些患者會出現一些不適癥狀,有些確實與中暑有關,有些則是因為氣象太熱而誘發了心腦血管疾病。

回顧從醫十幾年,還沒有遇到過嚴重中暑、熱射病的患者。除了給患者開藿香正氣時錄入了中暑的診斷,好像還沒有真正地給患者診斷為中暑。即使患者真的是中暑,也基本上診斷為胸悶待查、心悸待查、乏力待查等。可能中暑原本就不是一個具有明確診斷標準的疾病,特別是在先兆中暑和輕度中暑時。

中暑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中暑與3個環境因素密切相關:高溫、高濕、無風環境。當日平均氣溫>30℃或相對濕度>73%,氣溫和濕度條件同時存在時,中暑發生率明顯增加;日最高氣溫≥37℃時中暑人數急劇增加。

中暑更親睞那些身體狀態不佳的人,如發熱、感冒、腹瀉、嘔吐、脫水者,睡眠不足,肥胖,老齡或低齡者,常在強烈太陽直射、熱環境勞動或訓練的情況下發生。

中暑有哪些臨床表現?

根據臨床表現,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表1 中暑的類型和臨床表現

熱射病的實驗室檢查有哪些改變?

輕症中暑患者可能僅出現血常規的異常,表現為紅細胞比容增高,繼而可出現電解質紊亂、腎功能和肝功能異常、肌酸激酶增高等改變。重症患者可能出現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多臟器衰竭、凝血功能障礙和神經系統病變等。

表2 熱射病患者的輔助檢查改變

中暑如何診斷?

先來看看2002年的《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今年這個標準要重新修改了,目前提交了修改意見稿,據說診斷標準也有修改哦。

中暑的診斷基本靠癥狀、體征等臨床表現來判斷,關鍵是需要排除其他類似的疾病。

2015年《熱射病規範化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草案)》中明確了熱射病的診斷標準為暴露於高溫、高濕環境,進行高強度運動,並出現以下臨床表現者:

① 嚴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表現(如昏迷、抽搐、精神錯亂);

② 核心溫度高於40℃;

③ 皮膚溫度升高和(或)持續出汗;

④ 肝轉氨酶明顯升高;

⑤ 血小板明顯下降,並很快出現DIC;

⑥ 肌無力、肌痛、茶色尿;

⑦ CK大於5倍正常值。

熱射病的治療要點

治療關鍵點:迅速降低核心溫度、血液凈化、防治DIC。

「九早一禁」的救治措施:早降溫、早擴容、早血液凈化、早鎮靜、早氣管插管、早糾正凝血功能紊亂、早抗感染、早腸內營養、早免疫調理,在凝血功能紊亂期禁止手術。

別的不用細說,重症患者基本都得入住ICU,循環監測、呼吸支持、液體復甦、腎臟支持、鎮靜、抗休克、抗感染、營養支持、糾正凝血障礙都是複雜工程。咱們就說說早期降溫處理:

1. 降溫目標:使核心體溫在10~40 min內迅速降至39℃以下,2h降至38.5℃以下。

2. 脫離高溫高濕環境,轉移至通風陰涼處,將患者平臥並去除全身衣物。

3. 採取物理降溫的方式:

? 用涼水噴灑或用濕毛巾擦拭全身;

? 扇風;

? 冰塊冰敷降溫;

? 轉運途中打開救護車內冷氣機或開窗;

? 快速靜脈點滴;

? 降溫毯;

? 冰鹽水(4℃)胃或直腸灌洗;

? 冷水浴(水溫15~20℃)。

需要注意的事,在對老年人進行物理降溫的時候,要注意掌握尺度。比如冷水浴可能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命體征,應盡量避免。

4. 不要盲目使用退熱劑:退熱劑(如對乙醯氨基酚或阿司匹林)在熱射病的治療中並無作用,因為該疾病的基礎機制並不涉及下丘腦調定點的改變,並且這些藥物可能加重併發症(如肝臟損傷或DIC)。

中暑的診治流程:

中暑的鑒別診斷

說過了中暑的診斷,小夥伴們就能看出來,任何單獨一項診斷試驗都不能肯定地明確診斷或排除熱射病。因此,中暑的診斷一定要建立在鑒別診斷的基礎上,排除其他類似疾病才能診斷。

由於疾病知識的普及,民眾掌握的疾病知識越來越多,加之百度被濫用,就診者經常在來醫院前就給自己下了診斷。千萬不能跟著患者走,作為首診醫生,一定要仔細問診、仔細查體、完善輔助檢查,特別是對於中老年人。

1. 急性冠脈綜合征

熱環境中血液濃縮可誘發冠脈供血不足,甚至血栓形成,引發急性冠脈綜合征。即使沒有胸痛,主訴胸悶的患者心電圖必須來一個。連胸悶也沒有,僅表現沒精神、乏力、頭暈、出汗的患者,心電圖也是必須的。患者敘述的自我感覺,並不一定那麼準確。

2. 卒中

血液濃縮同樣會引起缺血性腦卒中,而高血壓患者在熱環境中可能因不適而出現血壓升高,發生出血性腦卒中,表現為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肢體癱瘓,甚至昏迷。

3. 高滲昏迷

糖尿病患者在應激狀態下可出現高滲昏迷,血糖高、血鈉高,滲透壓高。

4. 感染性休克

高熱、休克、意識障礙、多臟衰,看看和熱射病的診斷標準也能靠上。仔細問問病史,找找感染灶。

需要鑒別的疾病真是太多了。有的患者頭痛,一暴曬就頭痛;還有前文講述的熬夜小夥,睡眠不足就頭暈、胸悶;有的患者亂吃東西,噁心、嘔吐,硬說是中暑。在診斷不明的情況下,完善檢查,對症處理,發熱患者物理降溫,重症患者生命支持總不會錯。

參考文獻:

[1] 全軍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 熱射病規範化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草案). 解放軍醫學雜誌. 2015, 40(1): 1-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