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季養肝」春季寶寶最容易「肝火旺」?

五臟與自然界的四時相互對應,其中肝與春氣相對應,按照中醫學的「天人相應」理論,春季養肝是綱。孩子在春季容易肝臟功能偏盛,肝臟功能偏盛在中醫學稱為「肝火」。

4個訊號暗示著寶寶春季「肝火旺」

春季是人體肝火容易旺的季節,不僅成年人如此,連年齡幼小的寶寶們也同樣都逃不過「肝火易旺」的干擾。有的寶媽這時候可能要問了,「如何判斷寶寶是肝火旺了呢?」

訊號1——舌苔脈象異常

當肝火旺時,寶寶的舌頭、嘴唇、兩顴偏紅,有的寶寶連手掌心都偏紅,脈搏偏快,有口臭,大便乾結。

訊號2——脾胃功能變差

一旦肝功能過旺,勢必會導致脾胃虛弱。寶寶往往易挑食,胃口較差,身體有明顯消瘦的跡象。

訊號3——怕熱、愛出汗

肝火旺盛時,寶寶很愛出汗、怕熱,晚上睡覺時會踢被子、掀衣服,有的寶寶甚至把肚子都露出來。

訊號4——情緒心煩易怒

肝火旺時,寶寶情緒容易激動,脾氣明顯變大,容易生氣,甚至大喊大叫,哭鬧不停,格外不聽話。

寶寶「肝火旺」的推拿手法

1)清肝

位置:寶寶食指指面,向外推

作用:平肝瀉火,解鬱除煩

時間:3分鐘

脾胃乃後天之本,任何季節都不能忽視脾胃的重要性。因此脾胃調理也很重要。

2)足三裡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四指併攏為三寸,用寶寶自己的手量)

作用:疏肝益脾,清熱化濕,鎮靜安神

時間:3分鐘

3)搗小天心

位置:大魚際小魚際交點,凹陷處

作用:清心安神

次數:3分鐘


生活中養肝的小訣竅

中醫認為,春季時體內的肝膽經脈旺盛活躍,若能在此時好好調養肝臟,便可以增強免疫力,讓身體維持在最佳狀態。中醫裡所說的「肝」,包括了肝臟及神經內分泌系統、眼睛等,調養肝臟不僅在飲食、生活上必須有所節製,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開朗的情緒。

01注意飲食

春季是肝臟當令之時,「酸入肝,甘入脾」,春日食補應「省酸增甘」。所以,春季可以讓孩子多吃些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防止「肝旺傷脾」。孩子的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進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薺菜、菠菜、馬蘭頭、香椿頭、蒲公英等,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的作用, 有效減弱體內的「火」,減輕肝火熱的特性。不宜進食羊肉、狗肉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以防邪熱化火,誘發瘡癰癤腫等疾病。少食用會讓孩子上火的油炸類食物。另外,孩子的零食也要控制,不宜食用冷食、冷飲。

02多喝水

春天比較乾燥,孩子肝火旺可能是由於乾燥缺水導致的,所以家長需注意在春天,尤其是早春和晚春時節多給孩子喝水,及時補充水分。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人體排出體內的毒素,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有助於消化吸收和毒素的排出,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需要注意的是,可以讓孩子多喝白開水,但不要通過喝碳酸飲料補充水分。

03按時排泄

春天,家長應該培養肝火旺的孩子養成每天按時排便的好習慣。最好的排便時間是在每天早晨,以免排泄物在孩子體內停留時間過長,造成毒素積累,損傷肝臟。

04多休息

春天萬物生髮,也是孩子成長的季節,多變的氣象可能會導致孩子情緒變化,所以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注意多休息,保證睡眠時間,因為孩子一般是在睡眠中成長髮育的。晚間的睡眠時間,是孩子身體恢復的最佳時間,要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睡眠習慣。

05起居有規律

在春天到來之時,人體陽氣漸趨於表,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 汗腺分泌也增多,身體各器官負荷加大,而中樞神經系統卻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肢體會感覺睏倦。這時千萬不可讓孩子貪圖睡懶覺,因為這樣不利於陽氣升發。在起居上應保證孩子做到起居有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06選擇合適的衣物

春天氣象多變,早春氣象寒涼,會出現「倒春寒」的氣溫波動現象,所以有些家長遵循「春捂秋凍」的原則, 對孩子裡三層外三層的「捂」著。其實,「四時欲得小兒安,常要三分飢與寒」,孩子在春天是要注意保暖,但是也不要太過「捂」,不要以為孩子特別怕冷,偶爾的溫度變化,孩子自身完全能夠適應。應該根據具體的氣象變化情況,幫孩子選擇合適的衣物,及時增減衣物。

07保持心情舒朗

春季木旺肝火盛,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鬱滯不暢,如果孩子覺得不順心,易哭鬧,家長要幫孩子及時調節情緒,保持心情的舒朗;也可以早晚按摩孩子的太沖穴,起到平肝氣、舒鬱結的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