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產後子宮「偷懶」,如何輔助它恢復?

有些寶媽生完寶寶後,小腹贅肉卻無法消除,這常常是由於寶寶個頭兒很大,懷孕時將小腹的皮膚撐到鬆弛,以至於無法縮小。其實,大多數寶媽的子宮仍然是收縮正常的。不過,如果在自檢的過程中,產後2周後在小腹部仍然能摸得到一團東西,就很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或子宮肌瘤引起的。

如果子宮恢復不好,子宮內尚有血塊或殘留有胎盤時,子宮就會被血塊填塞。這樣會「連累」子宮平滑肌停止收縮,造成子宮收縮不良,有可能會引起大出血的危險。這是產後子宮恢復不全最突出的表現,在產褥期最容易發生,媽媽們要特別注意。

子宮復舊不全的主要表現是血性惡露明顯增多,持續時間延長,可能長達10天左右(正常情況約為3~4天),惡露混濁或有臭味,有時可能發生大量出血。血色惡露停止後,白帶增多,產後媽媽有時感到小腹墜脹或疼痛。子宮較同時期正常產後媽媽的大而軟,位置大多教後屈,有輕度壓痛,宮頸鬆弛。

產後如何恢復子宮

按摩子宮+子宮收縮

子宮恢復靠收縮,但子宮收縮靠什麼呢?靠自然機制,也就是生產發動之後,子宮就不斷的收縮,排空了再排空,讓子宮腔不會有空隙。傳統上教導產婦按摩子宮,其目的還是引導子宮不斷的收縮,直到沒有出血且子宮腔保持凈空為止。

產後應及時排尿

產後要及時排尿,這樣才能不使膀胱過脹或經常處於膨脹狀態。

產褥期應避免長期臥位

產後6~8小時,寶媽在疲勞消除後可以坐起來,第二天可以下床活動,這樣有利於身體生理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

臥床休息時盡量採取左臥或右臥的姿勢,避免仰臥,以防子宮後傾;如果子宮已經向後傾屈,應做膝胸臥位來糾正。

產後應該哺乳

母乳餵養不僅有利於寶寶的生長髮育,而且寶寶的吮吸刺激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從而促進子宮復原。

注意衛生

產後要注意陰部衛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症影響子宮的恢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