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俠蒙汗藥?古代麻醉藥!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藥劑科 張錦華

談起古裝劇似乎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各種葯——毒藥、墮胎藥、金瘡葯,當然還有我們今天要說起的最常出鏡的「蒙汗藥」。說起來,就想起「窗邊戳個小洞,吹進一陣白煙」的場景。那麼到底什麼是「蒙汗藥」呢?古代麻醉藥物又是如何應用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那些神奇而有趣的麻醉藥物。

古代史書醫書中的蒙汗藥

古代的蒙汗藥確實存在,其實就是麻醉藥的一種,但究竟是什麼組成仍存在爭議。早在唐代,「蒙汗藥」的應用就出現在《舊唐書》之中:安祿山在酒中加「莨菪子」,使契丹人昏迷然後殺害。而宋代《宋史》也出現了「蒙汗藥」的配方:置曼陀羅花酒中,飲者

皆昏醉。在《水滸傳》中,蒙汗藥為推動劇情出現了高達17次。在古代,「蒙汗藥」更多的是在歷史與小說中進行演義。

明代梅元實的《藥性會元》中首次明確寫出以「蒙汗藥」為名的藥方:「羊躑躅……同它羅花和川烏、草烏合末,即為蒙汗藥。」這裡的它羅花即曼陀羅花。而在明代的醫學家張景嶽《資蒙醫經》中記載了蒙汗藥的配方:「鬧羊花(羊躑躅)、川烏、草烏等10味葯,極細為末而成。」 隨著社會的發展,蒙汗藥的概念和組成而不斷變化著。當然,無論哪種組方的蒙汗藥,在古裝劇中它都讓無數人中招,四肢無力、昏昏欲睡、失去知覺。

最早的古代麻醉藥應用

蒙汗藥作為古代麻醉藥在民間被不法之徒濫用的代表而被熟知,更因為各類小說而變得神秘。莨菪與曼陀羅的藥物構成及蒙汗藥的服用效果上還是很有研究意義的。古代麻醉藥更多的作為醫療用途使用,其記載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列子·湯問》中記載了:「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葯,即悟如初。」這裡的毒酒就是麻醉藥物,就像古裝劇中的假死葯,先喝毒酒陷入假死狀態,再吃解藥就能甦醒。

古代麻醉藥中的「明星產品」

古代麻醉藥中最有名的當是華佗發明的麻沸散了。麻沸散的問世比西方醫學家用麻醉劑進行手術要早1800年左右,《三國志》中記載:「若病結積在內,針葯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使用麻醉藥進行手術的記錄,可惜的是華佗被曹操所殺,所著醫書也在死前被他焚毀,因而麻沸散的配方失傳。孫思邈的《華佗神醫秘傳》中記載了可能的麻沸散處方:羊躑躅、茉莉花根、當歸、菖蒲。也有猜測其中使用了烏頭、附子、莨菪子、曼陀羅花等成份。

那些封存在歷史上的古代麻醉藥

從戰國時期麻醉藥出現,元代麻醉藥的高速發展,再到清朝麻醉藥的衰退,中國古代麻醉藥在古籍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尚書·說命》中記載:「若葯弗瞑眩,厥疾弗繆。」;《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有羊躑躅、大麻、烏頭等麻醉藥;《五十二病方》中的「令金傷毋痛」的方子;《備急千金要方》記載的大麻的麻醉作用及用法;《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中的「整骨葯」;《扁鵲心書》記載的「睡聖散」;《世醫得效方》使用的「草烏散」;《本草綱目》麻醉所用的曼陀羅花、火麻花等;收載於《外科大成》中的「整骨麻藥方」等。這些眾多的麻醉藥流傳至今,或已失傳,只在古籍善本中留下寥寥幾字。有些籍籍無名,有些名聲顯赫,但每一種的麻醉藥發明創新都是麻醉藥史的進步。

用「蒙汗藥」將人迷倒後劫取錢財不止是小說當中的故事,近年來也時有報導。三唑侖(又名海樂神)常被稱為現代版的「蒙汗藥」。口服無味,能夠迅速溶於水和酒精,20分鐘就迅速昏迷。為避免惡性事件的發生,國家早已引起重視,將其升格為一類精神藥品而嚴格管制。

雖然「蒙汗藥」在古代多是與犯罪一起出現,但中藥麻醉的發展史還是值得深思的。希望這些古代麻醉藥在藥學工作者潛心研究之下,從中創造新的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而用於現代的臨床治療之中。

來源:上海葯訊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