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報復性熬夜」背後是「捨不得自由」的無奈

人們對熬夜並不陌生,但「報復性熬夜」你知道嗎?這是一個新詞。很多人白天工作太多太忙,時間都被別人佔去,晚上就不想睡覺,這就是「報復性熬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於「報復性熬夜」的人來說,只有晚上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換上睡衣躺上床,放鬆的不僅是勞頓而倦怠的身體,還有心靈。或者夜宵配小酒,或者打遊戲,或者追劇,或者刷朋友圈……明明困得厲害,也得聽兩段郭德綱,刷刷抖音,總之如果不熬到凌晨兩三點,自己都覺得虧。

熬夜傷身體,這誰不知道呢?第二天會嚴重的疲憊、睏倦,黑眼圈、皮膚老化,這些誰又不心知肚明呢?

但奇怪的是,為啥什麼都懂,許多人卻依然樂此不疲在報復性熬夜?這種現象源於補償心理:白天對控制時間的需求未被滿足,於是一次次地利用夜晚來彌補未被滿足的需要,從而獲得發泄的快感與摘掉面具的真實,這種感覺很容易讓人「上癮」,以致於陷入熬夜的惡性循環。

簡單來說,要把白天該放鬆的時間找補回來。實際上,這是以犧牲自己的健康為代價,對現實的一種反抗:反抗被剝奪的時間、反抗生活的不如意、反抗周遭施加的不自由。而這反抗背後更是一種無奈。

話題很沉重,現實更扎心。當下,工作侵蝕生活已相當普遍,點燈熬油也是家常便飯。其實,除了一些極特殊的情況,大部分工作通過適當管理、合理安排是可以在工作時間按時按質完成的,也就是說很多加班可能是「被加班」,甚至無效加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明明可提前通知著手準備,非要臨下班要求攢材料;明明可以放在工作日的工作,非要搞個周末調研;明明任務已完成、下班時間已到,非要比比誰走得晚、熬得久。甚至有的部門公開宣揚「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甚至晚上10點以後,4分鐘之內沒接電話,都有可能面臨處罰。

而除了加班,法定公休時間對多數勞動者來說更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痛。近年來,有的人呼籲延長春節假期,有的人提倡恢復五一小長假,初衷雖好但多數網友卻說「還是先把現有的假期落實好吧」,背後的心酸不言而喻。

如此疲勞戰術,不僅是一種形式主義,更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悖,而實效又有幾分呢?

大多數勞動者話語權很小,沒有多少說「不」的餘地,也沒有拒絕的勇氣,在這樣的氛圍下,他們不能「報復部門」「報復社會」,那就只能「報復夜晚」「報復自己」了。

而要改變「捨不得睡」的現狀,關鍵要改變工作佔領生活的現狀,把應屬於他們的自由「歸還」給他們。這要靠法律法規的落地執行,也要靠完善的體制機制「保駕護航」,提倡健康的工作文化。

讓工作歸工作,生活歸生活。把生活「還給」勞動者之日,或許就是「報復性熬夜」停止之時。(郭慧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