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在三線城市開一家便利店?

小時候,家在農村的濤哥特別向往大城市的生活。

長大了的事實是,大城市裡的生活,雖然還不到“住不起、生不起、病不起等N種不起”的程度,但是,成年人的世界真心不容易啊。

俯瞰大城市的芸芸眾生,站在頂端的人屈指可數,大部分職場人,最終都將歸於平凡,肩扛房貸、家庭,奔波忙碌,年至四旬,還要時刻擔憂毫無征兆的勸退函、各項超標的體檢報告,敢問,路在何方?

創業,或許不失為一條中年突圍的出路。然而,說起來容易,創什麽“業”?又該如何“創”?僅這兩個問題的解答,難度就不小。

在此,筆者結合實際調查和對相關資料的研究,提出了一條可能的創業途徑——開一家便利店。

下面,本文將圍繞便利店創業的可行性、如何開一家便利店和需要注意的風險點來展開,希望給正處迷茫期的你一點啟發。

便利店創業的可行性

正文開始前,需要說明的是,本文研究情景下的“便利店”,定位於三線城市及其規模以下縣鎮(在一二線城市,加盟7-11、全家、羅森等連鎖便利店巨頭,也許比自營的更有發展太空)。

之所以說便利店創業具有可行性,主要有三點原因:

一是創業門檻不高。與美甲店、寵物店等新興門市相比,便利店既不用掌握精湛的手藝,也無需操作複雜的設備;與餐館、服飾店等傳統門市相比,便利店服務水準的要求也不嚴格。經營者通常需要具備的技能,如進貨、擺貨、收銀、禮儀等知識,很短時間就可以上手。

二是經營風險可控。除去一般門市日常支出的租金、人員薪資、水電費等開銷,便利店的成本主要在進貨環節——滯銷引起的商品過期問題,是便利店難以避免的一大麻煩。不過,目前很多供貨商對零食、飲料等部分商品,會向便利店提供調換、低價回購處理、補償等保障性服務,這使得便利店因進貨不善導致的損失得以控制,開店經營的風險由此降低。

三是業態變化豐富,獲利延展性能強。便利店一般選址於客流量較大的地段,擁有的場景十分豐富:除了日用消費品零售,便利店可以擺設時令果蔬的攤位,擴增如關東煮、茶葉蛋、咖啡等熱食小吃的零售面積,平日裡還能夠兼營快遞收發點、兒童娛樂場所、居民活動室等附帶業務(參見圖2),等等。

如何開一家便利店?

關於開便利店的細節,網上有不少便利店“老兵”分享的實操經驗,讀者朋友有興趣,可以通過知乎、微博、貼吧等多種途徑,獲取相關資訊。

由於本文是一篇偏研究性質的考察報告,故而,此處僅為大家整理出幾件重要事項,針對性的展開闡述:

1、開店前的兩點準備

(1)足夠的啟動資金。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創業需要原始資本。那麽,開一家便利店要投入多少錢呢?因為地區、城市間的發展水準存在差距,開店啟動的資金額自然也就各異。不過,開店的大類支出基本相似,為大家整理如下(參見表1):

(2)吃苦的心理準備。當前,一二線城市的很多便利店都實行7×24全天候營業(參見圖3),以達到最大化的“便利”服務。與之比較,三線城市、縣鎮的客流量相對偏小,全天候的經營模式並非必須,但是12小時的營業時間幾乎算底線了。這要求經營者具備相當的耐心與毅力。

2、選一處“便利”門市

便利店往往設定在客流量盡可能大的地段,將自身“便利”的特徵發揮到極致,觸及到更多的消費者。但是,現實經營的邏輯並非如此直接,客流量越大的門市,收入固然越高,但租金也水漲船高,營業成本將不斷攀升,經營者要權衡門市的“收入-成本”狀況,尋找到合適的店址。

3、經營定位明確

由於便利店的經營輻射範圍相對狹窄,這一業態特徵決定了,當便利店開在某一地段後,它必須要有明確的經營定位,在有限的市場範圍裡,深耕客戶需求,充分挖掘潛在的利潤。為此,經營者須做到:

(1)清楚自己的市場範圍。譬如,有的便利店開在社區的出入口,它的市場範圍很可能就集中於這個社區群體;有的便利店開在十字路口等客流量大的地段,那麽它的市場相對寬廣不少,顧客群的範圍也就更加不確定;還有的便利店開在學校旁邊,顧客大多是中小學生,學生群體的消費習慣同成年人相比,又有所差別,如此等等。

(2)知道該主打哪類商品。通常一段時間經營後,每一家便利店會慢慢出現自己的主打商品。比如,開在大公司對面的小店,它的顧客主要是公司職員,主打零食、飲料、水果、便當等食用商品;開在社區出入口的便利店,主打社區居民即時需要的食用油鹽、煙酒、食品等日用商品,等等。清楚了主打商品品類之後,經營者可以采取歧視定價(熱賣的商品適當提價,滯銷的商品適當降價)、捆綁促銷(將熱賣的商品和滯銷的商品組合出售)等措施,挖掘市場最大的經濟利潤。

需要注意的風險點

自古“開店容易,生意難做”,如何實操賺錢,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大家在網上閱覽便利店“老兵”們分享的經驗、實地調研或者訪談同行等,能獲得一些有效的辦法。此處,筆者為大家整理出,開店經營過程中有待注意的幾個風險點:

(1)經營環境的變化。不論是跨國公司,還是隻佔街市一角的便利店,忽視經營環境的變化,最終的結局就是倒閉,比如諾基亞、柯達、王安電腦等。我們用一個有趣的事例來具體說明,陸家嘴的Costa Coffee曾被戲稱為“二級狗聚會聖地”,繁榮一時,然而,隨著金融寒潮的來襲,光顧Costa的客人們日子沒以前風光了,Costa卻未能準確判斷出這一重要經營環境的改變,反而花費更多的資金在門市裝修上,結果很快走向了關門。

(2)賒账銷售額度過大。零售業對現金保有量的需求偏高,以滿足持續的進貨流程。倘若便利店經營者缺乏一套有效的借款規則,使用的賒账銷售額度過大,在欠款無法按時討回的情況下,門市很可能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機。

(3)無時無刻存在的騙局。做任何生意都可能遇“坑”踩“雷”,開便利店也不例外。最普遍的事項,如收到假錢、進到假貨、賣貨被騙等,騙局幾乎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這要求經營者做足防騙的知識儲備,畢竟誰也不想經過受騙來總結經驗教訓。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研究僅是基於筆者個人的考察和分析,便利店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突發情況可能要複雜得多,各位志在開店的朋友還是多調研、分析,多審慎抉擇,畢竟,最終的創業“買單人”是自己。當然,筆者也歡迎有經驗的“老兵”對本文的“打臉”交流。

來源:蘇寧金融研究院;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見習研究員 李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