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便利店賣藥VS藥店賣關東煮,哪種生意能做成?

創投圈大小事,你都能盡在掌握

騰訊創業 | ID:qqchuangye

“藥店+便利店”模式也是個新生事物,留給它的考驗,未來也會更多。

作者 / 零售老闆內參記者郭之富

核心導讀:

1.便利店允許賣藥的三種可能是什麽?

2.“物理隔離”會限制“藥店+便利店”模式的發展嗎?

3.便利店引進藥品的關鍵注意事項是什麽?

藥品出現在便利店,還是便利店形態出現在藥店?

這會是個令“嘗鮮者”興奮期待而又焦慮緊張的問題!

興奮的是便利店和藥店分別都可以增加新的引流商品,期待的是政策在各個城市將逐步放開。

同時,隨之而來的焦慮卻是,這門在中國還沒有過成功案例的混合業態該如何去做?便利店和藥店該如何去解決“物理隔離”給消費者帶來“兩家店”的不好體驗,又如何處理背後兩套供應鏈和系統?

再則,在這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新興領域,擔心做不好或多或少會給嘗鮮者帶來少許的焦慮。

距離去年10月份,北京市商委聯合市發改委、財政局、城管委、工商局、食藥局、警察局消防局六部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乾措施》已經過去快3個月了。

北京允許便利店賣藥,現在是個什麽狀況?這一舉措對整個醫療零售和便利店行業來說又意味著什麽呢?

在此之前,需要普及的是,便利店能賣的藥品只是乙類非處方藥(綠標OTC)。除此之外,甲類非處方藥(紅標OTC)以及處方藥(Rx)等是便利店暫不能賣的(編者注:這裡就不再解釋什麽是綠標OTC,什麽是紅標OTC,可自行科普)。

而在品類上,相對於專業的藥店,便利店裡的藥品還是比較局限。而藥品又是一個強目的性需求的品類,只有顧客明確知道需要哪方面的藥品時,才會想著去購買藥品。

所以,便利店中的藥品,只會是弱補充性的引流商品,相較於鮮食的強引流性還差的很遠。但反過來說,藥店裡的快消品或許是其新的流量增長點,具體在下文會詳細介紹。

通常說,初期看事件,中期看趨勢,長期看結構。

我們認為,便利店允許賣藥這一事件,並非此前某些媒體所說的那般“45萬家藥店要危險了”,這就有點危言聳聽了。然而,其中卻藏著三種可能——

以藥店為主要形態,輔之以便利店的“藥店便利店”,這通常是由連鎖藥店為主導。

以便利店為主導的,輔之以乙類非處方藥品進行售賣的便利店。

介於藥店於便利店之間的新型業態——藥妝店。

接下來,將會從這三方面來講述,便利店允許賣藥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1

便利店主場,藥店客場

“關於藥品,夢寐以求想引進。”

內蒙古安達便利店創始人任臨光如此告訴我們,目前北京倒是開放了政策,但是他們當地的一系列政策環境並不予與支持。

“我們也想引進,但是安徽的政策還沒有放開。”

2018年創立於安徽的鄰幾便利店董事長劉忠建則表示了同樣的感慨,如果政策將放開,他們也是非常樂意在便利店引進藥品這一新品類。

“有,但等手續!”

同是區域巨頭裡的福建省見福便利店董事長張利,也曾講述過他們對便利店允許賣藥的應對措施,在政府允許的條件下,他們也會在店內增加一些允許售賣的藥品,為此,他還提前去尋找了一些能在便利店售賣的藥品和食字號商品,比如解酒藥等。

正如任臨光所說,目前是決策層面和執行層面不統一,頒布了政策,但是落地的是極少。以上都是便利店對藥品持歡迎態度,但受限於政策層面,遲遲沒有落地。然而,北京的京客隆卻做了繼《措施》推出來之後,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

去年12月,朝陽區食藥監局在朝陽區政務服務中心,授予京客隆便利店《藥品經營許可證》,這也標誌著北京市首家可以經營藥品、醫療器械的便利店正式落地。

北京京客隆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虹曾對媒體表示,“現在政策是越來越好,放寬藥品經營限制為我們這些企業發展營造了更好的營商環境,也方便了消費者。”

初期的景象固然是美好的,其背後要解決的問題卻是一個接一個。

便利店得突破第一重難關——《藥品經營許可證》。

其一,為保證用藥安全,從事經營藥品的便利店必須配備一名合格的藥師,這無疑是增加了人力成本。其二,北京大型商圈或大型購物商場經營的連鎖便利店,藥品經營面積不低於20平方米才可以申請經營,這又加重了便利店的房租成本。

“便利店是24小時營業,最少得增加3名員工,人工成本增加也是致命的。”任臨光說道。

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的《2018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中明確提到,便利店運營成本的上升幅度遠遠大於過去兩年。2017年,便利店的房租成本平均增加18%,人工成本增加12%,水電成本則增加了6.9%。

如此看來,便利店在引進藥品的時候,如何在藥品的盈利利潤和藥品的運營成本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點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商品之間的物理隔離,不僅限制了便利店內賣藥的融合之勢,同時也對下面將要提到的藥品便利店可能產生一些束縛。對於這點,安達便利店曾在2016年就嘗試過做物理隔離的混合門市,但是不告而終。

他認為,這是“兩張皮”。

“不同的門市需要不同的供應鏈體系,而鑒於藥品需要系統監控,藥監局要求收銀系統必須分開。再者,消費者進店的體驗感並不好,像是在逛兩家店。”

這是曾經嘗試過的企業所踩過的坑,如今京客隆才落地一個多月,具體的運營情況還需要時間來考量。但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便利店引進藥品,一定是想清楚了其中的利與弊。比如,引流狀況以及藥品淨利與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否成正比。

2

藥店主場,便利店客場

便利店可以賣藥,那為什麽藥店不可以賣便利店商品呢?

京客隆做了前者的嘗鮮者,而普安藥房成了後者的探索者。

1997年成立的普安藥房,發家於武漢,每年以30%的發展速度覆蓋了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和發達地區近百家直營門市。在去年開始嘗試“藥店+便利店”的模式後,與羅森簽訂戰略合作,落地了“普安羅森藥房便利店”的混合業態。

我們在探訪北京普安羅森藥房便利店樂城店發現,門市選址在北京樂城中心負一樓,總體門市面積佔據130平方米,藥店品類中有個人護理產品、非處方藥、處方藥以及健康食品等,旁邊的便利店則配備基礎的休閑零食、辦公器具、麵包飲料以及還未開工的鮮食廚房。

在和普安藥房北京區的運營負責人交談後了解到,整個店的運營都是普安藥房在主導,而羅森類似於便利店的供應商角色。便利店的供貨全由羅森操作,而門市運營由普安負責。

根據後台系統的成交量發現,這種混合業態相較於之前的專賣藥店,人流量幾乎是此前的2.5倍。此外,目前的藥品SKU在1600左右,而OTC藥品佔據近1000鍾,未來總的SKU將可能調整到2000左右。

“剛開業幾天,門市日銷大概在五六千左右,而便利店帶來的日銷佔據兩千左右。我們未來的規劃是,將這個混合門市打造成1:1的萬元店(藥店和便利店日銷均達萬元以上)。”該負責人說。

普安藥房在全國具有113家門市,而除了與羅森便利店合作落地“藥店+便利店”的混合型門市,目前還已經和7-11達成相關協定,計劃落地“普安7-11藥房便利店”。

眾所周知,便利店賽道從去年下半年就一直受到資本的熱捧。直至如今,這類新型的混合門市同樣也受到了資本的關注。據了解,迷你投正在跟進這類“普安XX藥房便利店”,通過投資單店的形式去降低整體的投資風險。

不過,藥房便利店也受到了傳統便利店的質疑——消費者會去帶著藥味兒的藥店便利店買關東煮?

“藥店+便利店”模式也是個新生事物,留給它的考驗,未來也會更多

至於第三種情況——藥妝店,在此便不花太多的篇幅去詳談。我們認為,藥妝店在中國的發展機會將很小。

原因在於,店內主要售賣的美妝、個人護理等產品在國內的市場受到電商(跨境電商)的衝擊,天貓或者京東全球購的業務模式基本滿足了大部分消費者的在“藥妝店”內的需求。

所以,我們更應該花精力和時間去思考清楚,藥品出現在便利店,還是便利店形態出現在藥店?

你支持便利店賣藥,還是藥店賣關東煮?

歡迎評論區留言,與大家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