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型糖尿病治療藥物替格列汀將展開中國推廣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 高凱 攝

中新網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高凱)記者2月28日獲悉,2型糖尿病治療藥物TENELIA(替格列汀)將在中國展開推廣。

對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紀立農教授表示,近年來,DPP-4抑製劑(二肽基肽酶IV抑製劑)在單葯和聯合治療中的優勢逐漸凸顯。DPP-4能夠失活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GLP-1是響應食物攝入、由胃腸道分泌的一種激素;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多重病理生理機制,且安全、高效、使用廣泛;成功破解了血糖達標中的惡性循壞,成為指南推薦的一線或二聯優選藥物。

據悉,TENELIA(替格列汀)是源於日本的首個DPP-4抑製劑,2012年首次在日本上市,並逐步在韓國等國家上市。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張帆教授 高凱 攝

目前,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發病率已達10.9%,佔世界糖尿病患者總人數近30%。若不加控制,到2040年受糖尿病困擾的人群將增加到1.5億人;上億的糖尿病患者中,診斷率和治療率僅約1/3;且治療患者中,半數以上沒有達到醫生建議的血糖控制水準;可見,進一步有效降糖,仍然是糖尿病防控的首要目標。

據了解,低血糖是最為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顯著增加微血管疾病和大血管疾病風險;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腎病患病率為30%—50%,較正常人預期壽命平均縮短16年,死亡風險增加三倍。

「腎功能、低血糖和體重增加,這看似不相關的三者,卻成為阻礙血糖達標的惡性循環。因為低血糖和體重增加是影響達標的因素之一,腎功能不全影響降糖藥物的選擇,而血糖不達標則會加速糖尿病腎病的進展;最終造成對患者治療沉重的負擔。」紀立農教授表示,「兼顧治療目標、預防併發症並改善生活質量,以患者個體化治療需求為核心考量日漸成為糖尿病患者治療策略制定的標準。」

「根據一項覆蓋2119位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研究顯示,TENELIA(替格列汀)單葯治療達標率達70%,降低HbA1c(糖化血紅蛋白)0.82%;與安慰劑相比,用替格列汀治療不增加低血糖發生風險及其他不良反應。」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內分泌科張帆教授稱。

據悉,施維雅中國與研發TENELIA(替格列汀)的田邊三菱集團已於日前在北京簽署協議,在中國推廣該藥物。

至於TENELIA(替格列汀)獲批上市的具體時間,田邊三菱方面表示,在中國政府的流程結束之後,會以最快的速度進行相關努力,讓該葯儘快走向中國市場。(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