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八大人體穴位,與武學有莫大關聯

經絡是人體與生俱來最重要的網狀隱形調控系統,屬於信息科學範疇,對武學也有很重要的調控作用。先聖有四總穴歌曰:「肚腹三裡流,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足三裡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外邊緣,是胃經的合穴。合穴是入臟之穴,具有補脾健胃、增強免疫力、延年益壽等等功能。足三裡素有長壽穴之稱。意念此穴,氣沉丹田便是自然的功能。

委中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合穴。位於膝後膕橫紋中點,此穴主治坐骨神經痛、腰背下肢疼痛等症。意念委中穴,豎腰、拔背也是自然而然的功能。足太陽膀胱經是全身最大的信息經絡系統。

列缺穴在手腕內側橫紋上1.5寸處。列缺穴是肺經的絡穴,肺為諸臟之華蓋,與大腸相表裡,兼通表裡二經的陰陽之氣,主治頭項、心血管等症。意念此穴,吞咽、綿綿而直養到踵皆成自然。

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是大腸經的原穴。原穴是臟腑元氣流經和匯聚之處。合谷有通經活絡,清熱解表的功能,主治脾胃疾病。意念此穴,豎項拔頂會自然而生。

《黃帝內經》的「內病遠治」,依賴於手足四穴,符合人是對稱全息的理論。不但有效,而且還能有效地保護臟腑和大腦,避免錯誤針刺造成傷害。

武學「內功外練」不但有效,而且也能有效地保護臟腑和大腦,避免錯誤的「內功」造成傷損。五臟六腑和大腦神經等系統,都有先天的活動頻率和節奏,而且「和而不同」。請君體會一下,頭腦、胸腹保持自然中正和松靜的狀態,如加大呼吸量,手膝陰陽面有何感覺?如果您先意注四穴陰陽面,您的腰背頸和呼吸又有何感覺?一試便明,原來手足四穴有內動馬達的作用。

如果用「全息論」推理,足肘當也有手足四穴的功能。本人參考一天經絡從寅時到醜時流行的順序(肺大腸胃,脾臟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膽肝),經過篩選,認為足用湧泉、照海雙穴,肘用天井、尺澤雙穴,也能較明顯地啟動「內動」,敬請師友一試,再參考辯證:湧泉借地力,照海司平衡;天井升起鑽,尺澤助落翻。足肘四穴對武學更有意義。

湧泉穴在人體足掌的正中處,為全身五輸穴的最下(五輸穴在肘膝以下,為經氣出入、流注之所。十二正經,每經有五穴,對臟腑、經脈和四肢、頭面、軀乾病症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湧泉乃是腎經的井穴。《內經》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即:腎經之氣猶如泉水,從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對養生、防病、治病等有重要作用。意念此穴,勁起腳掌而借地力自然而生。

照海穴是奇經八脈的交會穴,乃道家修鍊要穴。位在足內踝尖下方凹陷處。主治咽喉疼痛、失眠、驚恐等症,即是武學借力的第一道傳送站,又能助落翻發力和調整動態平衡。

天井穴為手少陽三焦經的合穴,在上臂外側,兩臂叉腰屈肘時,肘尖直上一橫指凹陷處。天井與心包為表裡,有理氣通絡,益心安神的功能。意念此穴,有勁起腳掌、起鑽、豎腰等同步功能。

尺澤穴為手太陰肺經的合穴,在肘橫紋中間,能治感冒、肘部疼痛、心悸等症。意念此穴,有助落翻發力、氣沉丹田、呼氣到踵的同步功能。足肘四穴與手膝四穴有互補互助的作用。

上述八穴能自動增強臟腑、氣血開合鼓盪、生化順逆的能量,對生命和武學有重大意義。手膝四穴是先聖所創,所以修鍊應以手膝四穴為先為主,輔以足肘四穴為後為助,以示尊重!「人老老在腿上」。如果練拳時能按起鑽落翻的程序多意註上述八穴,防衰延命和提高武技當有卓效。

為了簡易,練拳時還可忽略八穴位置。起鑽吸氣時,意念勁起湧泉,沿後腿、後背直上巔頂;落翻呼氣時,意念從頭面、喉腔、胸腹、腿前,直下足跟,如周天循環。其中以小腿和小臂循環最為重要。即起從湧泉至膕,落從膝至腳跟,復從腳掌循環;或起從合谷至肘尖,落從肘窩至掌跟,復從合谷循環。如此也能很快練到有真氣充盈的感覺。

授權轉載自《中華武術》雜誌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孫玉奎

責任編輯:錦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