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營養誤區 | 兒童成長中的5個營養誤區

兒童時期的營養至關重要,營養良好的兒童,其生長髮育和各種能力會更好。營養學者指出:吃得「好」不一定吃得「對」,營養的誤區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誤區1:吃什麼,孩子說了算??

很多家庭在孩子吃的問題上都表現為:吃多少、何時吃,家長說了算;吃什麼,孩子說了算。研究表明,兒童應該按需餵養。因為人飢餓時,胃液、消化液分泌旺盛,這時吃東西才能達到消化、吸收的最佳效果。這個飢餓的時刻只有孩子自己清楚,所以什麼時候吃、吃多少應該由孩子決定,餓了自然就想吃、就吃得好。

與此對應,家長在剝奪孩子「飢餓權」的同時,往往又放棄了自己的權利。不少家長不懂得選擇有營養的食品、好的食物搭配及科學的烹調方式,而總問孩子想吃什麼。其實兒童並不知道應該吃什麼、怎麼吃才對自己有益。正是這兩種權利的倒置,造成兒童普遍存在不良的飲食行為――偏食、挑食、多零食、貪食,對健康極其有害。

誤區2:吃得精細,營養好

一些家長把「營養好」等同為米要白、面要精、魚肉要盛、粗糧和雜糧盡量少吃。從營養學的觀點看,「吃好」應該是一日三餐食物所提供的各種營養素,能滿足人體生長髮育和維持各種生理機能的需要,做到食物結構合理,能量和營養素平衡。

作為主食的大米和白面,是供給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人的生命活動需要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元素。精白米面在加工的過程中,維生素、無機鹽損失較大,長此以往很容易導致營養素缺乏症。如缺乏B族維生素,會引起腳氣病,出現頭痛,失眠,嚴重時出現多發性神經炎,全身浮腫,表情淡漠等等。因此,食物的選擇必須是多樣化的,主食越雜越好,食譜越廣越好。這樣可使各種營養素相互補充,營養更全面。

誤區3:忽視維生素攝取

隨著飲食模式的改變,家庭經濟狀況的好轉、膳食中補充了足夠的蛋白質、脂肪等,兒童營養不良的狀況似乎得到了緩解,可為什麼孩子的身體素質反而沒有提高呢?被稱為「豆芽菜」「小胖墩」的孩子越來越多,近視、齲齒、貧血成為孩子的常見疾病。其實,這與大多數父母忽視維生素攝取有很大關係。

維生素,雖然其本身並不提供能量,但卻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台機器,五臟六腑就是機器的部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水等就是原料。要想機器正常運轉,就離不開一些化學變化和反應,為了使這些反應順利進行,不可缺少的就是維生素。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維生素的攝取,讓各種營養素達到平衡狀態,這樣才會讓孩子更健康。

誤區4:水果替代蔬菜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水果所含的營養遠遠比不上蔬菜。蔬菜中不僅含有人體所需的大量維生素,而且還含有纖維素,這些營養對人體有著極其重要的生理作用。水果、蔬菜兩類食物只能互相補充,不可偏廢,更不可互相取代。

水果一般甜度較高,所含的糖分比蔬菜高得多,如果通過吃水果來補充維生素,則很可能攝取了過多的糖分,不僅會使孩子發胖,而且還可能影響到孩子牙齒的健康。

誤區5:早餐食譜單一

早餐是兒童攝取所需能量和營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我國醫學部門對10萬名城市少兒飲食狀況調查發現:每天不吃早餐者為數不少,且女生多於男生。而食用早餐者,一半以上食譜單調,營養不均衡,只有34%的家長注意到營養搭配問題。「合理早餐」應包括穀物、動物性食品、奶類及蔬菜水果4個部分。那些長期食用能量充足、配比均衡早餐的學生,在數字運用、創造力、想像力及身體耐力方面,明顯勝人一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