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胃痛來臨,小方法有大作用

胃痛來臨,小方法有大作用

面對脾胃的這些不適,小編幫你準備了簡便易行的「去痛秘法」。

1、蘇打餅乾緩解胃酸型胃痛,但不宜多吃

大多數胃炎胃痛,都是胃酸過多引起,而小蘇打是鹼性的,可以中和胃酸,暫時緩解胃酸型胃痛,當胃痛突然發作,可以選擇食用蘇打餅乾,過一會若不再疼痛,則可不必再吃藥。

但餅乾是麵食,吃多不利於消化,所以胃酸型胃痛如果反覆發作,建議還是選擇藥物治療。

2、按摩

(1)按摩足三裡

從中醫經絡學來看,足三裡穴是胃經的合穴,合穴即全身經脈流注會合的穴位,治臟腑疾患,尤其擅長治療腹部疾患。足三裡穴可謂是一個多面手,有通調百病的效果,尤其是脾胃方面的問題。《四總穴歌》中有這樣一句口訣說得好:「肚腹三裡留。」也就是說,凡是肚腹脾胃方面的問題都可取它來治。

不僅如此,足三裡穴還是一個長壽大穴。若經常刺激足三裡穴,還有防病健身、抗衰延年的功效。現代人平時應酬特別多,飲食無規律,夜生活過於豐富,再加上平時工作壓力大,因此胃腸方面最容易出問題,如胃痛、胃脹等,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多刺激足三裡穴。

如何取穴呢?站立,把同側手掌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四指向下,食指按在脛骨上,中指尖所指的地方即是此穴。

按摩時,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穴裡處按壓,每次5~10分鐘,以有酸脹、發熱感為宜。很多上班族長時間坐著,難免感覺體乏肢酸,可在休息時敲打足三裡穴,再輔以按摩湧泉穴。每次5~10分鐘,即感疲勞頓消,步履輕盈。

總的來說,一般的消化系統疾病都可以從足三裡穴調治。此外,高血壓、糖尿病、頭痛、頭暈、產後乳汁不足等,也可以通過每天按揉此穴來緩解。

(2)按捏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療胃腸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央,大約在肚臍往上一掌處。指壓時仰臥,放鬆肌肉,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指頭用力下壓,6秒鐘後將手離開,重複10次,能緩解胃部不適。在胃痛時採用中脘指壓法效果更佳。

(3)捏脊

捏脊療是通過刺激身體某些經絡和穴位,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尤其適合患有脾胃失和、消化不良、厭食積滯等病症的孩子。主要是捏背部脊柱及兩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經絡中督脈所在,脊柱兩側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路線,刺激其穴位,可以起到通經活絡、調和氣血、及時調整臟腑的作用。

(4)飯後揉肚

飯後先散步,然後或臥或坐,用手輕輕按揉腹部,先將雙手搓熱,分別以左、右手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按揉上腹部,各做30次左右。此法可增強胃腸機能,對治療腸胃病有一定效果。

(5)捏腿肚

小腿肚內側循行足太陰脾經,足太陰脾經與脾胃相聯,故而捏按此處可治療胃之疾患。當然這隻適用一般胃病,能緩解輕微的胃痛;嚴重胃病者,應去醫院診治。

3、緩解胃痛的姿勢

(1)跪姿前傾

雙膝跪地,從膝蓋到腳趾都要接觸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雙手自然下垂。緩慢坐下,直到體重完全壓在腳踝上,雙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該姿勢約30秒,放鬆後再將上半身向前傾。重複做3~5次。該動作有助於消除脹氣、胃腸綜合征(如胃腸痙攣、腹瀉等),還可強化大腿肌肉。

(2)伏地挺身

俯臥(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鬆,前額觸碰地面,雙腿伸直,雙手彎曲與肩平放,手肘靠近身體,掌心向下。雙手支撐,抬起頭、胸部,雙腿仍接觸地面,直到感覺胸腹完全展開。保持該姿勢約10秒鐘。重複做3~5次。這能消除脹氣、解除便秘、鍛煉背肌,對脊椎矯正有一定的幫助。

(3)站立彎膝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雙手輕放膝上,身體微向前彎。深吸一口氣,吐氣時緩慢收縮腹部肌肉,讓腹部肌肉呈凹陷狀,但不要勉強用力,否則會感到不舒服。保持該姿勢5~20秒,不要憋氣,然後順勢將肺部氣體排出,放鬆肌肉。重複4~7次。這個動作對緩解消化不良與便秘很有幫助。

關於調養腸胃,巨福堂腸胃神不錯。

身體要健康,體內先健康;如果把腸胃比喻為一個受傷的傷口,要讓傷口恢復,首先得清理乾淨傷口的垃圾,再包紮,傷口才可以快速康復,不會感染。這款腸胃神就是基於清潔和調理體內的垃圾,讓身體健康。

主要功能:

1.預防得胃病,幫助已得胃病自我康復

2.排出淤積毒素

3.調節腸道功能,完善、補充胃腸菌類

4.平衡身體酸鹼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