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記憶的要領和品質


一、記憶要領

一個人知識的多少,往往取決於他在大腦中記憶了多少學問。中小學生的成績好壞,更與記憶的好壞有密切關係。

記憶力與遺傳有關,但更主要的是取決於後天的努力,在學習的環境中,在老師家長的教育下,加上科學的記憶方法,就有可能形成牢固的記憶力。

獲得良好記憶力的關鍵在哪裡?記憶力的訓練有沒有要領可以藉以參考呢?下面介紹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歸納起來的5個要領:

(一)要有明確的記憶目標在記憶的要領中,首先是要有一個明確的記憶目標,給自己提出要求,並時時檢查,這樣才能記得牢。

(二)要對記憶對象有濃厚的興趣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了興趣,就會產生積極的情感和主動的熱情,因此記憶得也就比較深刻。

(三)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對記憶對象,要進行深入研究,充分了解它的本質、規律、特點,通過理解來加深記憶。

(四)不斷複習加深記憶對記憶對象要及時複習,經常複習,強化它在大腦中留下的痕跡。

(五)排除不良干擾以上有關記憶的要領,普遍適用於所有需要加強記憶的人們。至於具體的記憶方法,那就更多了,下面將較適用的記憶方法作提綱式的列舉。(1)歸納記憶法;(2)直觀形象記憶法;(3)聯繫實際記憶法;(4)聯想記憶法;(5)分解記憶法;(6)重複記憶法;(7)輪廊梗概記憶法;(8)脫口說記憶法;(9)死記硬背法。

二、記憶品質

在現實學習與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人記得快,但忘得也快;有的人記得多,但用時想不起來。這種「快」和「多」是沒有什麼用的。這樣的記憶就不能算好的。還有的人,雖然記得慢,但卻記得牢;也有的人雖說記得少,但能靈活運用。這樣的記憶就比較好,完全用不著因為記得慢一點,少一點而沮喪。這些記憶問題的出現往往涉及到人類的記憶品質。

一般根據什麼來判斷人的記憶品質及記憶的優劣的標準呢?綜合起來一個人的記憶力水準,可以從記憶品質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確性和備用性等四個方面來衡量和評價:

敏捷性。記憶的敏捷性體現記憶速度的快慢,指個人在一定時間內能夠記住的事物的數量。人們記憶的速度有相當大的差異。有人做過這方面的實驗:讓受試者背誦一首唐詩,有的人重複5次就記住了,而有的卻需要重複26次才能記住。有的學者讓受試者識記一系列圖形,有的人只需看33次就能記住,有的卻需要看75次才能記住。這就說明了人的記憶在速度方面即敏捷性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別。記憶是否敏捷取決於大腦皮層中條件反射形成的速度。條件反射形成得快,記憶就敏捷;條件反射形成得慢,記憶就遲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記憶具有敏捷性,因為這樣就可以在部門時間裡獲得更多的知識。要增強記憶力首先就是記憶的敏捷性。要想達到這個目的,一是平時要加強鍛煉,通過鍛煉使自己的記憶敏捷起來;二是在記憶時要集中注意力;三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以此來獲得新的知識。也就說在舊有的條件反射基礎上去建立新的條件反射,這樣記憶就會逐漸敏捷起來。


持久性。記憶的持久性是指記住的事物所保持的時間的長短。僅有敏捷性還不能稱之為良好的記憶。像前面講的,記得快也忘得快,那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所以,良好的記憶必須具備的第二個標準就是持久性。記憶的持久性,顧名思義,就是指記憶的事物能在頭腦中保持長久的時間。它是記憶鞏固程度的體現。從生理學角度來說,記憶的持久性取決於條件反射的牢固性。條件反射建立得越鞏固,記憶就越持久;條件反射建立得越鬆散,記憶就越短暫。人們的記憶在持久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別。有的人記憶十分長久,可以維持多年;而有的人卻十分健忘,記不了多久就忘掉了。人們都希望自己的記憶長久,但是僅僅持久仍然是不夠的,如果不善於靈活運用也是枉然。既有持久性又有運用的靈活性,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學到的知識。記憶不長久,一般是功夫不深,複習記憶密度不夠有關。要經常地並在適當的時機進行複習,使條件反射不斷強化而得到鞏固,這樣就可以使記憶獲得持久性。

正確性。記憶的正確性是指對原來記憶內容的性質的保持。一個人的記憶,如果既有敏捷性,又具有持久性,但是不具備正確性,記得又快又牢固,可就是記錯了。顯然這樣的記憶也毫無用處。完全可以說,「正確性」是良好記憶的最重要的特點。如果記憶總是不正確,那它只能對我們的學習知識和積累經驗幫倒忙。正像開汽車時弄反了方向,開得越快,距離目的地越遠。所以,記憶的正確性是保持人們獲得正確知識的重要的心理品質。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記憶總是非常正確,回答問題,處理事情總是那麼信心十足,準確而全面,從不丟三落四或添枝加葉。而有的人的記憶不是錯誤百出,就是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總是「大概」、「或許」、「差不多」等。這說明人們的記憶在正確性方面也是大不相同的。記憶的不正確,不準確與識記以及遺忘的選擇性有很大關係。對同一件事情,人們識記的角度和識記後遺忘的角度都不完全相同。例如:幾個人都看了某本書,看後即問他們記住了什麼內容,他們的回答不可能是一樣的。從生理上說,記憶的正確與否與條件反射有關。如果條件反射形成得準確、牢固,記憶的正確性就好,反之,如果條件反射形成得不正確、不準確、不牢固,記憶的正確性就差。因此,要想使自己的記憶具有最大限度的正確性,就要從條件反射建立的正確性和準確性上去努力。

一般來說,人們對某一事物的最初印象往往都是最深刻的。這和在白紙上畫畫看得最清楚是一個道理。心理學的研究證實,最初印象往往對人的心理活動發生很大影響。要保證記憶的正確性,首先要進行認真、正確的識記。

其次,必須勤於自我監督。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隨時分清自己記憶中正確記憶和錯誤記憶、精確記憶和模糊記憶的內容。對於正確和精確記住的事物,要不斷通過強化條件反射去鞏固它;對錯誤記憶和模糊記憶的內容,要通過修正條件反射之後再去加強它。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記憶的正確性。


備用性。記憶的備用性是指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從記憶中迅速而準確地提取所需要的資訊。記憶備用性,指的是能夠迅速地從已識記的知識儲備中提取當時所需用的資訊的性能。記憶的備用性是決定記憶效能的主要因素,是判斷記憶品質的最重要的標準。記憶的備用性也是記憶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確性、系統性和廣闊性的體現。人們進行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儲備知識,並使之備而有用,備而能用。記憶如果沒有備用性,它了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正像一個倉庫,儘管裡面儲滿了貨物,如果取貨非常困難,那就起不到倉庫應有的作用。人們的記憶好比是儲存知識的「智慧倉庫」,如果管理得當,進貨、發貨就會迅速、順利。也就是說,當需要使用某種知識時能夠很快提取應用,這樣都有實際意義。就像學生進考場那樣,記憶備用性好的學生,能夠迅速、正確地從自己記憶的倉庫中提取相應的知識,順利答完試題。而備用性不好的學生常常會發懵或答非所問,影響考試成績。

現實中有些人,知道的事情並不少甚至可以稱得上「淵博」。可是當需要回憶某些事物時,需要的總是想不起來。這就說明他們的記憶缺乏備用性,而另一些人,掌握的知識儘管少一些,但使用時總是得心應手,並在回憶時隨時能夠再現需要的東西。這就說明他們的記憶具有較好的備用性。備用性是良好記憶的品質中最重要的一種品質。記憶的備用性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後天培養、鍛煉的結果。要想使自己的記憶具有良好的備用性,首先要使記憶具有正確性,系統性和持久性;還要通過各種方法培養鍛煉自己回憶的技巧,並多運用已經記憶的知識,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這樣記憶也就具有較好的備用性了。特別要強調的是,從識記一開始就不要隨隨便便、馬馬虎虎。因為記憶的備用性是在識記的過程中形成的。我們應該有意識地記那些有意義的事物,並在識記當時就立刻建立起識記和同需要使用這些知識場合之間的聯繫。另外還要強調積累知識的系統性,因為記憶和系統性對形成記憶的備用性也是很重要的。拿破崙曾經說過:「一切事情和知識在他頭腦裡放得像在櫥櫃的抽屜裡一樣,只要他打開某個,就能準確地取出所需要的材料。」蘇聯軍事家蘇沃洛夫也曾說過:「記憶是智慧的倉庫,但是這個倉庫有許多隔斷,因而應該儘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條。」

記憶的四種品質是有機聯繫,缺一不可的。為了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記憶能力,就必須建立豐富、系統、精確而鞏固的條件反射,具備所有優秀的記憶品質。忽視記憶品質中的任何一個方面都是片面的。所以檢驗一個人的記憶力的好壞,不能單看某一方面品質,而必須用四個方面的品質去全面的衡量。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