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又“瘦”了!碧生源去年虧損近億元

創意圖片 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曾喊著“不要太瘦”的減肥茶第一股碧生源,業績未能出現多年前的輝煌,再次出現虧損。近日,碧生源發布2018年業績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3.78億元,虧損9347.2萬元。新京報記者盤點發現,2018年是碧生源上市九年來營收最差的一年。

碧生源稱,虧損主要是因為集團2018年調整了對線下經/分銷商的管理政策和銷售人員的激勵政策,導致集團在2018年的線下產品營業收入減少;同時,集團的研發投入同比預計增加約65%。

銷售管理大調整 業績“陣痛”營收創新低

2018年是碧生源上市的第九年。報告期內,實現營收3.78億元,與2010年上市之初的8.74億元相比,下滑56.75%。淨利潤方面,碧生源上市9年來,有5年出現虧損,其中2018年虧損最高,達到9347.2萬元;盈利的4年中,2015年淨利潤最高,全面收益總額為8821.4萬元。

同時,毛利率也在進一步下降,2010年上市之初的毛利率高達89.6%,此後6年毛利率均維持在80%以上,但從2017年開始,毛利率跌至79.2%,2018年進一步降至67.5%。

2018年,碧生源負債總額為3.88億元,同比增長57.09%,負債率從2017年的17.79%增長至2018年的27%。其中,借款額高達1.5億元。

碧生源在年報中稱,公司在2018年針對其產品線、研發生產及銷售管理等做出重大調整,為其2019年及更遠的未來做好了布局。4月4日,碧生源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公司對經銷商采取了三項措施:采取合夥人製,將經銷商轉化為合作夥伴,戰區成果共同分享;考核由經銷商出貨考核轉變為終端銷售考核;經銷商優勝劣汰。“經銷商隊伍的整理,短期內會影響本集團的產品銷售,進而影響集團2018年的業績表現,但短痛治療長痛。”

“陣痛”中的碧生源業績增長乏力,不得不在2018年底賣資產“救命”。2018年12月31日,碧生源發布公告稱,以5.55億元價格出售旗下資產——北京暢升商務谘詢有限公司100%股權,北京暢升持有碧生源物業100%股權,而碧生源物業為碧生源大廈的注冊持有人。此番出售所得款項淨額約5.2億元,其中約1.2億元用於補充集團日常營運資金,以擴張集團現有業務並增加市場投放;約1.5億元用於償還貸款;約2.5億元用於向股東派付股息或潛在投資。大樓出售後,碧生源將以租用的方式,在碧生源大廈10層及11層繼續辦公,租賃期為3年。

茶產品“瘦身” 減肥藥“增肥”

碧生源以常潤茶和減肥茶起家,2000年至2014年,兩款茶總銷量達到30億袋,銷售額45億元。

2016年,受政策影響,碧生源對減肥茶實施更名申請的同時,於當年5月1日停止生產減肥茶。2016年12月恢復生產,減肥茶更名為常菁茶,當年減肥茶銷售收入同比下滑35.29%。

時至今日,碧生源主要業務除了生產及銷售功能保健茶產品(包括常潤茶、常菁茶以及其他茶產品)外,還增加了減肥及其他藥品等,但上述兩款茶產品仍然是碧生源的核心產品。

根據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今年3月發表的全國零售藥房調查報告顯示,按照零售藥房出售的包括保健品、藥品及其他類型產品的零售額計算,在減肥產品的市場板塊上,碧生源牌常菁茶連續9年名列榜首,2018年的市場份額為33.19%,同比增加1.33%。在潤腸通便產品的市場板塊上,碧生源牌常潤茶連續11年名列前茅,2018年的市場份額為13.82%,同比減少0.73%。

儘管兩款主打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仍名列前茅,但業績“瘦身”卻是不爭事實。2018年業績報告顯示,茶產品2018年收益2.98億元,同比下滑37.12%,遠低於2017年的4.74億元。其中,碧生源常潤茶收益1.14億元,同比下降43.8%;銷量由2017年的151.4百萬包減少至2018年的86.3百萬包。常菁茶收益1.50億元,同比下降22.9%;銷量則由2017年的151.4百萬包下降至2018年的117.5百萬包。

不過,茶產品“瘦身”的同時,減肥藥及其他藥品類的業績卻在“增肥”。

2015年4月,碧生源聯手海正藥業共同經營奧利司他減肥藥的銷售,從減肥保健茶市場擴展到了OTC減肥藥市場。從歷年業績來看,減肥藥奧利司他對碧生源的貢獻一直比較穩定,其中2016年收益曾達到9346.6萬元。2018年,奧利司他減肥藥的收益為6698.5萬元,佔營收比例為17.7%,較2017年增長18.9%。其他藥品類也由2017年的3450萬元增長至4780萬元。

廣告費持續縮減 研發投入加大

“給你的腸子洗洗澡吧”、“不要太瘦喲”……這些耳熟能詳的廣告語曾讓碧生源兩款茶產品家喻戶曉。靠著“轟炸式”行銷策略,碧生源打出了減肥茶“一哥”的地位。資料顯示,2007年-2011年,碧生源廣告費從4910萬元飆升至3.43億元,五年間增長近6倍。這五年裡,公司營收也從1.63億元增長到8.4億元。

新京報記者統計發現,在碧生源廣告投入最多的2011-2013年,廣告費分別為3.43億元、3.12億元和2.12億元,分別佔當年營收的40.9%、65.6%和43.4%。但是,巨額的廣告費支出也在蠶食著碧生源的淨利潤。這三年集團連續虧損,分別為4087.6萬元、3.42億元、8997.6萬元。

此後,碧生源的廣告費一再調整削減。2018年,碧生源的廣告費只有5057.5萬元,佔營收比13.4%。對於廣告費大幅減少的原因,碧生源稱是由於傳統電視媒體的廣告投放開支減少,逐步向網絡媒體及渠道網絡行銷推廣轉換。

與高額的廣告費相比,碧生源的研發投入偏低曾飽受詬病。新京報記者統計,上市後的前七年,碧生源的研發投入基本為1000萬元左右,佔收益比例不超過4%。2018年,研發投入上升47.8%,為2354.8萬元,佔收益百分比為6.2%。對此,碧生源稱,主要是新收購公司中山萬漢、中山萬遠的2018年研究及開發成本合並計入所致。

中山萬漢、中山萬遠屬於大健康全產業鏈和研髮型企業。2017年,碧生源出資近1.38億元收購兩家企業51%的股權,對其實現絕對控股,布局新的產品線。2018年,中山萬漢、中山萬遠完成了6個滴眼劑品種的注冊申報及遞交發明專利申請21件。

專家稱,減肥市場應重點發力

對於賣樓自救、收購新公司加大研發等措施能否幫碧生源走出困境等問題,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谘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表示,“任何企業的品牌積累都有偏向性或者是範圍性,如果產品結構本身沒有獲得消費者認可,還在其他地方發力就沒有意義。”碧生源的主營業務是減肥類產品,減肥市場的增量又很大,這才是碧生源重點發力的領域,加大對產品結構的優化,在研發、並購上都應該往減肥領域上靠。從目前來看,碧生源的產品結構、商業模式、行銷體系、行銷模式都需要重構,否則很難走出困境。“如何構建一個新的減肥產品體系,將藥品和非藥品產品相結合,是碧生源目前應該主要考慮的問題。”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編輯 趙昀 校對 翟永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