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說墨海書館是晚清中國人了解西方的橋梁?

作者:林小靜,複旦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墨海書館是由英國傳教士麥都思在上海創辦的一個近現代書館,最初辦公場所在上海老北門附近的大境傑閣,1861年又遷到了英租界山東路口。關於“墨海”的含義,著名歷史學家熊月之認為其有大硯、墨盆之意,恰好契合其作為出版印刷機構的身份。墨海書館創辦於近代,那麽具體設立時間是什麽時候呢?一般認為其建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第二年年底便著手於出書工作,並逐漸借用機器設備來生產書籍,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墨海書館成為上海的編譯出版中心。

麥都思

墨海書館設立的目的是為了在中國傳播西學,但是傳教士中精通中文的不多,因此墨海書館聘請了一批對西學較為了解的中國知識分子來參與翻譯工作,這些人被稱為“條約口岸知識分子”,成為晚清科學和譯學的先驅者,著名者有王韜、李善蘭、蔣敦複、管嗣複等人。這些中國知識分子們與傳教士一起合作,翻譯了大量的西學著作,包括宗教、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內容,其中不少譯作經問世後,在當時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墨海書館的主要業務為翻譯西方著作,此外也承接上海商人的印刷業務。麥都思從南洋帶來了一批先進的鉛印設備,大大提高了印刷的工作效率,將印刷時間縮短為原來的一半。因此,墨海書館可以從承接對外印刷業務中獲取一定的收益,足以應付日常開支,甚至倫敦會上海傳教基地的圍牆也是拿印刷的收入建設起來的。但是印刷收入畢竟不是大頭,難以支付書館工作人員的平時薪水,此外還需要尋求另外的收入管道,其中主要的便是來源於外面的資助。墨海書館與大英聖書公會就曾在《聖經》上進行合作,後者曾讚助相當數量的金額、印刷設備來支持《聖經》的出版,墨海書館也正是依靠這些收入來維持日常的經營。

麥都思、理雅格與中國雇員王韜在上海墨海書館

可以說,墨海書館的創立,對中國的近代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幾個方面:首先,墨海書館的初衷是傳播西學,因此它翻譯出版的許多科學技術著作也起到了推動中國近代化的作用,為普通的中國人了解西方提供了一個橋梁。其次,墨海書館將近代的出版技術引入了中國,在它的影響下,許多中國本土的出版界紛紛改良技術,因此這些機器設備也開啟了中國出版業的近代化。再次,墨海書館培養了一批“條約口岸知識分子”,這些人在翻譯西方著作的過程中也對西方科學技術更為知曉,對西方著作的接觸也影響了他們的觀念,許多人日後成為近代中國傑出的科學家。最後,墨海書館翻譯出版的這些西方著作讓大批的中國人了解到西方的先進知識,他們的心理狀態由此發生了變化,在其影響下許多知識分子開始轉而學習西學,並接受了一些西方資產階級的新思想、新觀念,推動近代中國人的價值觀形成。

李善蘭

然而,墨海書館僅僅存在了一二十年,先是從1856年起,由英國傳教士偉烈亞力接管書館,再是到了1860年,墨海書館的地位逐漸衰落,其在上海的出版中心地位被美華書館取代,19世紀70年代墨海書館真正停業。究其原因,與墨海書館的印刷優勢喪失有關,地位下降的同時收益也隨之難以維持日常開支。

參考文獻:

1.李斌:《墨海書館與西學傳播》,《貴州社會科學》1997年第4期。

2.梁嚴冰:《墨海書館與中國社會近代化》,《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1期。

3.葉斌:《上海墨海書館的運作及其衰落》,《學術月刊》1999年第11期。

4.陳昌文:《墨海書館起訖時間考》,《史學月刊》2002年第5期。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楊培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