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冷濕空氣為什麼會造成風濕病情加重?原理是什麼?

氣象一變化時風濕病患者就會出現疼痛難忍的現象,因此很多風濕患者會刻意避免陰雨氣象受涼,風濕患者甚至無奈自稱「氣象預報」。那麼,為什麼風濕病在陰雨天會病情加重?原理是什麼?又該怎麼去護理呢?

冷濕空氣會造成風濕病情加重

有研究表明,天氣因素的變化與風濕病有著密切的聯繫,即風濕患者對氣候的變化較敏感,在氣候濕度變化大的地區,風濕關節炎的患病率較高,特別是在氣候變化的時候,大多數患者在氣象變化之前關節就出現疼痛,例如下雨前疼痛加重,下雨後疼痛減輕。大多發生在關節部分,特別是膝關節,影響最大,其次是腕關節和手指間關節。而且年齡越大,對氣候變化的敏感度更高,關節疼痛程度和晨僵的程度也更嚴重。

那為什麼風濕病人自帶這種無奈的「氣象預報」功能?

在陰雨連綿的氣象,常常會有氣溫下降、氣壓降低、濕度增高的現象,這三種因素就是造成關節炎病人局部疼痛加重的主要原因,關節炎病人受到氣溫、氣壓、濕度變化的影響,將導致體內細胞充血、水腫及炎性物質的滲出,組織微循環發生改變,末梢神經受到物理和化學性刺激,關節就會出現疼痛,原來就關節疼痛的人則疼痛加重。

其中溫度的改變起著主要作用。因為陰雨天比較寒冷和潮濕,當人體受到寒冷時,首先作用於皮膚冷覺感受器,然後通過神經反射傳導到大腦中樞,繼而使皮膚、肌肉和小血管發生收縮,血管中的血液流動變慢,皮膚上就會出現"雞皮疙瘩",醫學上叫做"立毛肌收縮",導致周圍血管收縮和擴張時間延長,且收縮、擴張得不充分。此外在突然寒冷時,人體對疼痛的耐受力也會降低,即更容易感覺到疼痛,局部癥狀也隨之加重。同時,寒冷還可使關節的滑液黏度增加,關節活動時也就增加了阻力。

其次,濕度的改變對關節疼痛起重要作用。當濕度改變時,它可使血管擴張,關節囊充血,對關節周圍的組織產生影響,這也是氣象轉變時癥狀加重的原因。另外,潮濕能使熱的傳導增快,當人身上的衣服被雨淋濕後,會使身體熱量加快向外發散,因此寒氣更容易入侵人體導致發病。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在嚴寒的冬季,風濕病患者的關節疼痛不是很頻繁。這是因為,冬天雖然寒冷,但是氣象乾燥,濕度不一定高。而保暖措施做得好,衣服穿得較多,寒氣入侵比較慢。

陰雨氣象風濕患者如何護理?

話說到這,有人可能會想,是不是得了風濕病就一定會在氣象變化的時候出現關節疼痛呢?

不必恐慌。氣象變化僅僅是促使關節疼痛的一個條件,只要做好預防措施,保持機能正常,是可以不出現關節疼痛的。因此,在氣象變化時,關節炎的病人也並非一定會出現關節疼痛,原來關節疼痛者疼痛不一定會加重。

但陰雨氣象若出現風濕痛加劇的情況,可以適當塗抹一些外用藥酒或藥油,如「賽諾金紅止痛消腫酊」噴塗並揉擦患處,若是仍舊疼痛難忍,可適當服用一些鎮痛藥物,或就醫進行治療。

因此,關節炎病人要加強預防意識,採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在聽到天氣預報有突然降溫或陰雨的消息,就應及時作好保暖等預防工作,以減少或減輕關節疼痛的發生,尤其是老年人,在室外進行活動時一定要適當增減衣服,陰冷的地方盡量少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