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我血壓監測

隨著高血壓患患者數的增多,我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血壓。學會自我監測非常重要。

在監測血壓過程中大家一定有很多的問題和疑惑,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答疑解惑。

問:血壓測量有哪些方法?

小編:

目前血壓測量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①診室血壓:由醫護人員在標準條件下按統一規範進行測量,是目前診斷高血壓、血壓水準分級以及觀察降壓療效的常用方法。

②動態血壓:由自動血壓測量儀完成,可以觀察異常的血壓節律與變異,評估降壓療效、全時間段(包括清晨、睡眠期間)的血壓監控。

③家庭血壓:由被測量者自我測量,也可由家庭成員協助完成,操作簡單,可重複性強。

對於日常監測來說首選家庭血壓監測,因為家庭血壓監測是在患者熟悉的環境下進行,可以每日多次、連續多日監測,能夠更全面地反映被測者在日常生活狀態下的血壓水準。

問:家庭血壓監測有什麼好處?

小編:

①提高高血壓的知曉率:家庭血壓監測不僅僅是高血壓患者需要做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應進行家庭血壓監測,包括那些自認為血壓尚處於正常範圍者。

進行家庭血壓監測的重要價值,在於使「血壓正常」者通過定期測量血壓及時發現血壓升高,並及時診斷和治療,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發生。

②提高高血壓診斷的準確性:家庭血壓監測可以有效鑒別在診室測量的「白大衣性高血壓」或「 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壓」,以及在家庭測量時的「隱匿性高血壓」或「隱匿性未控制高血壓」。

這樣可避免「白大衣性高血壓」患者過度降壓的潛在風險,也可以及時控制「隱匿性高血壓」的心腦血管併發症的風險。

③提高降壓治療的達標率:家庭血壓監測可以提高高血壓的診斷水準及控制率,並可使高血壓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血壓水準,及時檢測到尚未控制的血壓,為調整降壓治療方案提供依據,及早將血壓控制到目標水準。

問:血壓計應該如何選擇?

小編:

上臂式電子血壓計:

? 經過驗證的上臂式全自動示波法電子血壓計的準確性和重複性均較好。

? 臨床研究證據較多,測量方法易於掌握。

? 是家庭血壓監測的優先推薦。

汞柱血壓計:

? 由於汞柱血壓計採用聽診法進行測量,相對來說穩定性好。

? 需要經過專門訓練才能勝任,而且存在汞汙染的問題。

? 不建議使用汞柱血壓計進行家庭血壓監測。

手指式電子血壓計:

? 手指血壓與上臂血壓之間有較大差別,且變異較大。

? 不建議使用手指式血壓計。

腕式電子血壓計:

? 測量血壓時不需暴露上臂,對於在寒冷地區或脫衣服不方便者使用較方便。

? 但不同血壓計之間前臂的放置方法差別較大。

? 需嚴格按照血壓計的使用說明進行血壓測量。

問:如何進行正確的家庭血壓測量?

小編:

①測量方法:我們以上臂式血壓計為例

應根據上臂周徑選擇大小合適的袖帶。

坐在有靠背的椅子或沙發上,坐位休息至少5分鐘後開始測量血壓。

測量血壓時,將捆綁袖帶一側的前臂放在桌子上。

捆綁袖帶上臂的中點與心臟處於同一水準,雙腿放鬆、落地。

測量完成後,應記錄:測量血壓者的姓名、測量日期與時間、收縮壓、舒張壓及脈搏。

做到「四固定」:固定時間、固定部位、固定體位、固定血壓計。

血壓計在使用期間應定期校準,每年至少1次。

②測量的頻率:

每日早、晚測量血壓,每次測量2-3次,兩次間隔1分鐘,取平均值。

初診患者、治療早期或治療血壓尚未達標者,應於就診前連續測量5-7天。

血壓控制良好時,每周測量至少1天。

早上血壓測量應於起床後1小時內、服用降壓藥物之前、早餐前、劇烈活動前進行。

考慮我國居民晚飯時間較早,因此建議,晚間血壓測量於晚飯後、上床睡覺前進行。

不論早上,還是晚上,測量血壓前應排空膀胱。

建議沒有診斷高血壓的家庭成員也應在家中定期測量血壓,每年至少測量1次。

家庭血壓未達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但水準較高,為130-134/80-84mmHg,則應增加血壓測量次數,每月至少測量1次血壓。

問:血壓多高屬於異常?

小編:

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診室血壓,收縮壓≥140mmHg 和( 或) 舒張壓≥90mmHg可以診斷為高血壓。

家庭血壓的平均值≥135/85mmHg時,可以確診高血壓,或血壓尚未控制。

當診室血壓≥140/90mmHg,而家庭血壓<135/85mmHg時,可診斷為「白大衣性高血壓」或「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壓」。

當診室血壓<140/90mmHg,而家庭血壓≥ 135/85mmHg時,可診斷為「隱匿性高血壓」或「隱匿性未控制高血壓」。

? 通常雙側血壓可有輕微差別,但差值大於20mmHg需要排除血管狹窄可能。

? 正常下肢血壓比上肢血壓要高20-40mmHg,差異過大需查找原因。

? 老年人因血管彈性下降,脈壓差(收縮壓與舒張壓的差值)會明顯增大,高於60mmHg的較多。

問:無癥狀高血壓需要治療嗎?

小編:

家庭血壓監測是發現無癥狀性高血壓的重要手段,很多人血壓高但因為無癥狀,就不認為自己有病,常常不願接受降壓治療,這潛伏著巨大危險。

無癥狀高血壓的形成是有一定過程的,這種血壓通常呈階梯狀緩慢上升,逐漸發展,人體在這個過程中會逐漸適應這種高壓狀態,即使血壓很高,也無任何的癥狀和不適。

高血壓沒有癥狀,不代表沒有危害,它會慢慢損害人們的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就像是一顆「炸彈」隨時都可能爆炸,很多都是突發腦出血、心肌梗死等意外情況,送入醫院才發現血壓過高。

因此,血壓高,不論有無癥狀,都要進行降壓治療。血壓過高者,降壓幅度不要操之過急,開始治療時用藥劑量宜小,逐漸加量,以免引起不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