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原汁原味」的中醫治失眠醫案,看完你也能治失眠!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2016年5月4日中午,來了一位身材勻稱的中年婦女,衣著得體,面容端莊,自述姓李,是某學院講師,患失眠已2年,故來就診。

李××,女,教師。

初診:2016年5月4日。

每晚夜難入寐,寐則多夢,逐漸精力不濟。平時不耐思考,多思則頭痛,每次看書時間不能超過半小時。兩年中,她曾服用安眠藥「三唑侖」。初用時有少許療效,久用則效不如前,不得已只好加重劑量,增多至4片,療效仍然欠佳。有時雖能入寐,但醒後頭昏腦漲,精神萎靡不振,十分無奈。患者平素性情煩躁易怒,口渴,大便乾,雖日行1次,但便時不暢。每值經行則諸症更為嚴重。刻下:舌質偏紅少苔,脈弦細。此乃肝火亢旺,肝血不足,火旺則擾及心神,血虛則不能養心,治以清瀉肝火,補脾生血,寧心安神。

處方:夏枯草10g 雙鉤藤(後下)12g 炒白芍12g 當歸12g 生黃芪10g 太子參10g 柏子仁10g 炒酸棗仁15g 茯神12g 青龍齒(先煎)30g 法半夏10g (5劑)

並囑5點注意事項:

(1)平時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宜多吃水果;

(2)養成定時睡眠習慣,忌飲茶,平常可用菊花或決明子泡湯代茶;

(3)服藥時間宜中、晚各1次,晚上在睡前2小時服;

(4)睡前宜散步或做其他活動,不宜看書;

(5)睡前最好用溫水泡雙足,水溫在40℃左右,水宜多,10~15分鐘,洗畢擦乾。再按摩足底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第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是腎經的經穴),按摩此穴可以幫助睡眠。

囑咐完患者後,一名學生湊過我旁邊問:「老師,是不是失眠的患者都要注意這5點呀?」我剛要回答,另一名跟隨我抄方時間較長的一位女生講了自己的看法。她說:「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因為這名患者的失眠是由於肝火偏旺,肝陽偏亢,所以要忌食辛辣,以菊花、決明子泡茶正是利用其清肝寧神之功;而醫囑中的後3點的確是多數失眠患者都宜遵守的。例如:睡前溫水浴足,的確有利於安神助眠。且安眠藥在睡前2小時服用也有利於藥效按時發揮。」我聽後點點頭,肯定了女生的說法,讓他們留心觀察患者一周後的情況。

二診:2016年5月10日。

夜寐有所改善,夢境減少,大便仍乾,再以原方加味。

處方:夏枯草10g 雙鉤藤(後下)15g 炒白芍12g 當歸12g 生黃芪15g 太子參10g 柏子仁12g 炒酸棗仁20g 茯神12g 青龍齒(先煎)30g 法半夏10g 首烏藤15g 焦梔子10g (7劑)

三診:2016年5月18日。

夜寐續有好轉,夢境已少,大便已不乾結,能順利而下。性躁善怒已平,耐思考,可連續看書2小時,記憶力已較增強,再以原方續服5劑。為鞏固療效,囑其服完湯劑,繼服中成藥:早、中服歸脾丸(以黨參、白朮、茯苓、當歸、黃芪、龍眼肉等組成,具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的功效),每次10粒,空腹服下;晚上睡前服天王補心丹(由酸棗仁、柏子仁、麥冬、人蔘、丹參、生地黃等組成,具滋陰養血、補心安神的功效,服用時濃縮丸服20粒,如蜜丸者12g),連服20天。

關於失眠一症,臨床多見,其病因病機較為複雜,虛者多由氣血虧虛,陰精不足所致,實者多因痰、火、濕、瘀諸因,導致陰陽失調、氣血失和,遂成不寐。臨床上,純虛、純實者少見,虛實夾雜者多見。若辨證粗疏者,補益之葯施用失當,往往會滋膩礙胃,阻滯氣機,導致「胃不和」(指胃的受納、腐熟水谷功能失調),而「胃不和」又為失眠之因,使病情容易反覆。

此案讓侍診的弟子們也受益匪淺,我給他們總結了方中治療失眠的3組葯對,便於傳承。葯對,系用相互依賴,相互製約,以增強療效的兩味葯配伍治病,它具有豐富的內涵和重要的價值。

(1)半夏合夏枯草。《冷廬醫話》(清代主述醫案的一本醫學名著)曾謂:「余嘗治一人患不睡,心腎兼補之葯,遍嘗不效。診其脈,知為陰陽違和,二氣不交。以半夏10g,夏枯草10g,濃煎服之,即得安睡,仍投補心等葯而愈。蓋半夏得陰而生,夏枯草得至陽而長,是陰陽配合之妙也。」

(2)酸棗仁配柏子仁。酸棗仁能收斂肝、脾津液,以補肝體、製肝用,柏子仁養心氣、潤腎燥,安魂定魄,兩葯為滋養安神的有效配伍組合。加之便秘會加重失眠,而柏子仁潤腸通便,有一舉兩得之妙用。

(3)首烏藤配鉤藤。兩葯伍用是受首烏藤配刺蒺藜之啟迪。首烏藤善補以守為要,刺蒺藜、鉤藤辛散以走為要,一守一走,相互製約,相互為用,益精血、平肝熱,利頭目止疼痛之功益彰。

同學們聽完3組葯對,都覺有頗有啟發,其中有一位學生說:「原來葯對配伍得當,的確有增效減毒之功,這樣1加1果然是大於2了。我上次聽人介紹有本《施今墨對葯》不錯,打算到書店買來認真學習一下配伍。」我點點頭,表示贊同。

此外,其間叮囑患者的5點注意事項,對失眠者來說,可謂安眠的第二處方,與安神湯藥同等重要,千萬不可忽視。《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就講到要「起居有常」,並論及起居不節的後果。且實踐證明:睡前浴足,外加按摩湧泉穴、神門穴(手少陰心經穴位之一,位於腕部,主治心煩、失眠、健忘等疾病)的確有利於安眠。本案中醫者的調治和患者的調養形成了合力,這對於療效的提高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述此方僅供參考,如需使用請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