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進口抗癌藥降幅難「解渴」

本報記者 趙鵬

乳腺癌新葯帕捷特近日正式上市。雖然每盒約1.8萬元的價格已是全球最低,但仍讓部分患者望而卻步。中國人怎樣才能用上更便宜的抗癌藥?僅靠降低抗癌藥的關稅和增值稅顯然不夠。

記者調查發現,要顯著降低患者負擔,政企同步加大國內新葯研發投入、醫保目錄擴容和醫療援助三者缺一不可。

進口抗癌藥價居高難下

羅氏製藥的乳腺癌創新靶向葯帕捷特近日在華上市,可使相關患者複發或死亡降低約25%。不過在得知其每盒約1.8萬元的價格後,有些患者就樂不起來了。

「羅氏研發帕捷特投入的資金超過了20億美元。」羅氏製藥中國總裁周虹解釋說,考慮到稅率和居民收入水準等因素,中國大陸售價為全球最低價。

去年我國宣布抗癌藥零關稅,涉及降低稅率約3%,隨後又降低約5%增值稅。但即便藥價因此降低8%,抗癌藥價仍是部分患者無法承擔的。能否讓更多抗癌新葯進入醫保目錄?這是患者的迫切期望。

「醫保確實是當前最大幅度降低葯價的第一選擇,只要進入醫保,就意味著費用能降低約9成,這是任何其他方式無法比擬的。」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社會保障系教授仇雨臨說。

日前國家醫保局已宣布,擬於今年6月印發新版醫保藥品目錄。「我們已經在與國家有關部門協商,力爭使其進入今年新版醫保藥品目錄中。」羅氏相關負責人說。「抗癌藥相比其他藥品普遍價格高,群眾呼聲大,有關部門也在與跨國葯企密集談判,因此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可能會有不少新抗癌藥集體加入。」仇雨臨說。

但不容忽視的是,由於醫保資金總量有限,對高定價的進口抗癌新葯消化能力也有限。醫改專家、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向記者介紹,目前國內醫留職工的年均報銷金額大約只有4000元,患者報銷的醫療費用,簡單來說就是其他參保者看病少、節約下來的費用。

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2018年職工醫保基金收入13259.28億元,增長8.7%;基金支出10504.92億元,增長11.5%。基金支出增幅高於收入增幅,成了醫保目錄擴容接受進口高價葯的最大障礙。

國產抗癌新葯加速上市

在這樣的剛性約束下,加強國產抗癌新葯研發刻不容緩,這也是降低患者用藥成本的最有效方式。

2015年,深圳微芯生物耗時12年研發的原創抗癌新葯西達本胺獲準全球上市,適應症為淋巴瘤。此前同類藥物全球僅3家企業生產,其中兩家在美國,每月治療費用分別摺合人民幣28萬元和14萬元。而西達本胺每月費用降至2萬多元。2017年,西達本胺入選國家醫保目錄,患者每月只需上千元就能用上它。

今年下半年,首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將上市一款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創新靶向葯CT-707。市政協委員、首葯控股董事長李文軍告訴本報記者,這款葯初步定價近6000元,價格只有國外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左右。

生物葯從研發到上市平均需要10年,中國正在尋求適當縮短研發周期的途徑。2017年,信達生物製藥與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就腫瘤免疫靶向小分子葯達成合作。信達生物以4.57億美元加銷售提成的方式,獲得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研發的IDO小分子抑製劑的全球獨家開發許可。這是我國製藥領域迄今為止金額最大的院企合作項目。

「產學研結合可顯著降低創新葯研發成本。」李文軍透露,首葯也與中國醫學科學院等不少院所合作,曾對部分院所研發的「半成品」繼續開發,藉此降低研發成本。創新葯CT-707就是首葯與協和醫院方面合作的產物。

在李文軍看來,要做患者吃得起的創新葯,政府部門參股葯企或對創新葯研發直接投入,也是降價的有力舉措。「有關部門可設立創新葯研發平台,組織企業與院所合作,政府投入資金集中力量突破某幾個藥品,撬動更多企業資金跟進,加快優質低價創新葯的研發進程。」李文軍說。

患者援助解困低收入者

除了醫保目錄擴容、國產抗癌新葯研發提速,醫療援助項目也必不可少。史安利曾在原衛生部工作多年,如今是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常年與葯企合作為貧困患者提供援助。

據她介紹,抗癌藥赫賽汀最初每支定價也在1萬元以上,曾有近8成患者因價格棄用這一藥品。但在相關企業援助項目推出後,被選中的患者買6盒後可再獲得8盒援助葯。「6年來赫賽汀援助項目的受益者已超過10萬人。」史安利說。不過她也承認,相對目前我國至少千萬人級別的癌症患者,受援助群體主要是貧困患者,每年全國受援助群體大概只有幾十萬人。但史安利還透露,目前已有一家國際藥廠在與其洽談,準備在國內試點「無門檻援助」,患者不再必須是低保戶或貧困者,只要購買其抗癌藥,就可獲得至少買一盒援助一盒的優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