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莊子:聽夏日蟬鳴,悟人生哲理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

每當夏天來臨,總會有一種昆蟲,在小樹林中用它那高亢嘹亮的鳴叫聲,陪伴著人們一起度過這炎炎夏日。

夏天,我們不僅能聽到蟬鳴,還可以跟著莊子一起,領悟一些由蟬引發的道理。莊子以蟬喻世,通過蟬這種昆蟲,給我們揭示人世間的哲理。

1

蟪蛄不知春秋

《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蟬有多種,蟪蛄是其中一種,夏出秋死,所以不知春秋,比喻人的話,指見識短淺。

生命受到各種限制,其中之一就是壽命的限制。朝生暮死的菌類不知道月亮的陰晴圓缺。

夏生秋死的蟪蛄不知道四季的交替運行。而人生在世幾十年到百餘年,誰又能清晰地知道百年之後的事情呢?

就算是當世的事情,我們又能知道多少呢?其中又對多少有通透的認知呢?

2

榆枋之見

“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裡而南為?”

在《莊子·逍遙遊》裡,蟬和斑鳩嘲笑大鵬飛往南海的理想是搞事情,瞎費勁,應該像自己一樣碰到榆樹、檀樹之類的樹木就停下來,有時如果飛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罷了,哪裡用得著飛上九萬裡的高空再向南飛呢?

榆枋是指榆樹和枋樹,比喻狹小的天地。蟬和斑鳩局限在狹小的空間裡,對所持的見解洋洋自得。

榆枋之見比喻淺薄的見解。雖然受到空間的局限,但是人們還是希望自己的眼界和思想能夠穿越空間的限制,盡量看到一個開闊的世界。

互聯網將整個世界連在了一起,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空間的大門。

3

佝僂承蜩

《莊子·達生》:孔子到楚國去,經過樹林,看見一個駝背的人正用竿子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輕而易舉。

孔子說:“您的手真巧!有什麽粘蟬之道嗎?”駝背的人說:“我有道。我為了提高技巧,在竹竿頂端疊上丸子,經過五、六個月的練習,累疊兩個丸子可以不掉下來,失手的情況已很少;

累疊三個丸子而不掉下來,那麽失手的時候只有十分之一;累疊五個丸子不掉,那就像拾取東西一樣容易。

我粘蟬時,身體像木樁一樣靜止不動;我對胳膊的控制,像乾枯的樹枝一樣穩健;雖然面對廣大的天地形形色色的萬物,而我的心思只在蟬翼上。

我心無二念,不因為其他東西而轉移對蟬翼的專注,這樣還有什麽得不到?”

孔子轉身對弟子們說:“運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說的就是這位駝背的老人吧!”

粘蟬雖然是小的技藝,但是也有門道,也需要“用志不分,乃凝於神”,才能深刻領悟、精湛掌握粘蟬之道。只有用心專一,才能使精神高度地集中。

視天地事物如同不存在一般,眼中只有蟬翼。掌握任何技藝,都必須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方有所得。?

4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莊子·山木》:“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莊子拿起彈弓準備打異鵲的時候,看見一隻蟬,得到一塊好樹蔭而忘記了自己的危險;

藏在它身後的螳螂舉臂抓住了它,螳螂有所得而忘記了自己所處的險境;異鵲從中取利而抓住了螳螂,異鵲因貪利也忘記了自己的性命之憂。

莊周見此情形,吃驚地說:“物類相互牽累,這都是因為互相貪利所招致的災禍啊!”扔掉彈弓轉身就跑。“物固相類,二類相召也。”

物類之所以能夠牽累,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是因為普遍具有容易貪利而忘記危險的弱點。人難道不也是如此嗎?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該如何面對“見得而忘其形,見利而忘其真”的人生陷阱?

還是應該多關注內心,道家注重修心煉性,唯道集虛,認為修心是明道的樞紐。“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聽夏日蟬鳴,悟人生哲理。

(編輯:西銘)

聲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