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骨關節炎康復訓練

骨關節炎是骨科常見病之一,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會遇見骨關節炎的患者。但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骨關節炎明明是一種退行性病變,但是,不光是老年人,有許多的年輕人也都深受其擾。

今天我們要來探討的問題就是,骨關節炎究竟是由什麼因素引起的?又會對骨骼肌肉系統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首先,我們就以膝關節為例,來為大家講解關節炎的常見發生機制。

問:骨關節炎的常見發生機制是?

答:常見機制有肌肉不平衡,以及神經源性的本體感覺缺失。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常見發生機制

1、股四頭肌無力

股四頭肌無力是膝關節已經被確認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原因(Becker),當股四頭肌力量充足時,膝關節患骨性關節炎的風險低於64%(Hootman)。

2、本體感覺的缺失

本體感覺的缺失雖然不及肌力缺失表現得明顯,但是卻十分重要。這會導致身體姿勢意識的減少和姿勢擺動的增加(Hassan),尤其在較長的成年人中,本體感覺的下降會導致膝關節的不穩定,從而促進了退行性改變的開始和加速(Barrett)。

那麼,骨關節炎究竟會對骨骼肌肉系統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問:骨關節炎對骨骼肌肉的影響?

答:慢性關節疼痛、肌肉力量的改變以及平衡、步態障礙等功能障礙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影響

1、慢性膝關節疼痛

骨關節炎如若不儘早進行康復治療,將會發展成為慢性的膝關節疼痛。

2、肌肉力量的改變

由於關節機械性的正常本體感覺輸入丟失,便會表現出關節源性肌肉抑製(Hurleyand Newham),即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會變弱和抑製。導致股四頭肌肌力下降以及小腿三頭肌的緊張等。

3、功能障礙

由於疼痛、肌力變弱等多種因素的作用,膝關節炎患者可能會產生運動模式的改變,從而導致平衡和步態障礙(Majewski)(Watelain)。

我們應該如何預防骨關節炎,又該如何改善骨關節炎的癥狀呢?

接下來為為大家介紹一下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康復訓練方法。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康復訓練

1、緊張肌群的放鬆

可以採用牽拉、泡沫軸放鬆以及理療和手法按摩等方式放鬆緊張肌群。每個牽拉動作均保持15s左右。以牽拉放鬆為例:

①臀肌牽拉方法:仰臥位,雙手抱住單側膝蓋,使大腿貼近軀乾。

②髂脛束牽拉方法:長坐位,一側腳移到對側的膝關節外側,並以對側肘關節在膝關節處向外側施壓,使大腿外側有牽拉感。

③股四頭肌牽拉方法:站立位,一側腿屈膝,同側手握住踝關節上方,手部緩慢向上增強股四頭肌的拉伸感。

④膕繩牽拉方法:仰臥位,一側腿屈髖屈膝,在足底加一條彈力帶,雙手握住彈力帶兩端,腳緩慢發力蹬伸,使大腿後側有明顯牽拉感。

⑤小腿三頭肌牽拉方法: 站立位,腳尖墊起一定高度,身體重心前移,牽拉小腿後側肌群。

2、肌肉力量的增強

重點在於股四頭肌和膕繩肌肌力的訓練。配合臀肌、內收肌、小腿三頭肌的訓練。

(1)股四頭肌訓練:靠牆靜蹲訓練,每個保持45s,每次訓練3組,組間休息30s。

(2)臀肌訓練:

①蚌式訓練:動作要點如圖:側臥,兩膝外側加一條彈力環,臀肌發力使膝外展,每組15個,每次訓練3組,組間休息30s。

②雙橋訓練:動作要點如圖:以腳跟和肩部支撐,收緊臀肌撐起身體,使身體保持一條直線。每次保持45s,訓練3組,組間休息30s。

3、促進本體感覺反饋

關節外部支持的繃帶、肌效貼的使用,能夠增加關節位置感覺的本體感覺能力。也可以在兩側膝關節外加一條彈力帶,增強本體感覺。

4、平衡訓練

平地上單腳站立平衡,達到45s以上後,可以選擇在軟墊上單腳站立,增強平衡能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