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芒種|舌尖上的節氣,健脾祛濕全靠吃~

如果你喜歡中醫、文化、健康、養生,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這裡有趣,不簡單。

「稻子的背負是芒種,麥穗的承擔是芒種,高粱的波浪是芒種,天人菊在野風中盛放是芒種……有時候感覺到那一絲絲落下的陽光,也是芒種。 六月的明亮裡,我們能感受到四處流動的光芒。」

——林清玄《季節十二貼—六月芒種》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芒種顧名思義,預示著農民朋友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自古就有長江流域「栽秧割麥兩頭忙」,華北地區「收麥種豆不讓晌」的說法。有一首講到芒種的詩,稱其天氣和農忙的情況為「艷陽辣辣卸衣裝,梅雨瀟瀟漲柳塘。南嶺四鄰禾壯日,大江兩岸麥收忙」。

芒種|舌尖上的節氣,健脾祛濕全靠吃~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同一節氣的氣候特徵也有差異。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遊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十分潮濕,氣象異常濕熱,各種衣物器具極易發霉,所以,在長江中下遊地區把這種氣象叫做「黃梅天」。

另外,我國的端午節多在芒種日的前後,民間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說法。此話告訴人們,端午節沒過,禦寒的衣服不要脫去,以免受寒。

在我國的江西省有諺語:「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短短幾句話,反應了夏天人們的通病——懶散。其原因是夏季氣溫升高,空氣中的濕度增加,體內的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即熱蒸濕動,濕熱瀰漫空氣,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所以,暑令濕勝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睏倦,萎靡不振。因此,在芒種節氣裡不但要搞好雨期的田間管理,更要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飲食方面

芒種氣象既悶熱又潮濕,許多人往往疲乏無力,睡眠不佳,胃口不好,消化能力下降。從飲食調節入手,為身體補充所需的養分,是順利度夏的第一步。


飲食宜清補

芒種|舌尖上的節氣,健脾祛濕全靠吃~

歷代養生家都認為夏三月的飲食宜清補。《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元代醫家朱丹溪的《茹談論》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

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類可為人體提供所必須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及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又是人體新陳代謝中不可缺少的,而且可預防疾病、防止衰老。瓜果蔬菜中的維生素C,還是體內氧化還原的重要物質,它能促進細胞對氧的吸收,在細胞間和一些激素的形成中是不可缺少的成分。除此之外,維生素C還能抑製病變,促進抗體的形成,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對老年朋友來說,多吃瓜果蔬菜,從中攝取的維生素C對血管有一定的修補保養作用,還能把血管壁內沉積的膽固醇轉移到肝臟變成膽汁酸,這對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也有一定的作用。蔬菜中的纖維素對保持人體大便通暢,減少毒素的吸收以及防止早衰,預防由便秘引起的直腸癌的發生都是至關重要的。


常喝健脾湯

芒種時節氣象炎熱,雨水增多,濕熱之氣到處瀰漫,使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而濕邪重濁易傷脾胃。脾是人體後天之本,脾主肌肉與四肢,暑濕困脾,則肢體困重,人就變得懶惰不愛多動了,因此芒種要注意健脾。

常喝健脾湯藥有益健脾,常用的有參苓白朮散、四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等,脾虛較重的人可遵醫囑對症服用。常見的食物中芡實、山藥、薏米等也有很好的健脾功效。

四君子湯

芒種|舌尖上的節氣,健脾祛濕全靠吃~


果蔬「瓜」為主

芒種養生飲食上也要注意減酸增苦、調理胃氣,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果蔬為主,盡量少吃大魚大肉或油膩辛辣食物。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青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等。

另外,可適當服用桑葚,中醫認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髮明目等功效,有助於增進胃腸蠕動,但桑葚性偏寒,兒童和脾胃虛寒的人群不宜多食,另外,鮮食桑葚以紫黑色為補益上品,未成熟的不能吃。

芒種|舌尖上的節氣,健脾祛濕全靠吃~


飲水有講究

芒種時氣象炎熱,人體出汗較多,因此要多喝水、喝粥、新鮮蔬果汁等,補充人體所需的水分。

夏季飲水解渴需注意的是:

1、不應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因為感覺口渴時說明體內已輕微失水。

2、飯前飯後不要大量飲水,過量攝取水分會影響消化,也不宜馬上喝水,最好進餐前後0.5-1小時內喝水。

3、不宜把冷飲、冷食作為解暑降溫的寶貝,其實這些冷飲易耗損陰液,損傷脾胃,消暑解熱還是以溫白開水或常溫下的果汁為宜。酸味能斂汗、止瀉、生津,一些酸味的水果可祛暑益氣、生津止渴,故適當飲用酸梅湯、山楂汁、檸檬水等能預防流汗過多所致的耗氣傷陰。

4、有些人大汗後喝過量的白開水或糖水,有些人隻喝果汁或飲料等,這些都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是:一般情況下,可多喝白開水以補充水分,採用少量多次補給的方法,既可使排汗減慢又可防止食慾減退,還可減少水分蒸發;大量汗出以後,宜多喝一些鹽開水或鹽茶水,以補充體內丟失的鹽分。


補鉀防「打盹」

芒種|舌尖上的節氣,健脾祛濕全靠吃~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夏打盹」在醫學上也稱之為」夏季倦怠症,是由於夏季炎熱,溫度過高,使人體大量排汗,而鉀元素隨汗液大量排出,又得不到及時補充,導致人們倦怠疲勞、精神不振。學生、司機及高空作業的人,特別要防止「夏打盹」,以免影響學習或發生危險。這個時候,補鉀必不可少。當人體大量出汗後,不要馬上喝過量的白開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或糖鹽水,以防止血鉀過分降低,適當補充鉀元素則有利於改善體內鉀、鈉平衡。鉀元素可以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含鉀較多的食物有:糧食中的蕎麥、玉米、蕃薯、大豆等,水果中的香蕉,蔬菜中的菠菜、莧菜、香菜、油菜、甘藍、芹菜、大蔥、青蒜、萵苣、土豆、山藥、鮮豌豆、毛豆等。


吃蒜防蚊蟲

芒種|舌尖上的節氣,健脾祛濕全靠吃~

芒種時節,氣象炎熱,蚊蟲大量滋生繁殖,容易傳染各種疾病,特別是蚊子,是造成人們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人把農曆五月稱為「百毒之月」。那麼,芒種時節,如何防止蚊子的叮咬呢?其實,驅除蚊子的方法除了加強生活區域的清潔衛生以外,自身的起居飲食也很重要。吃大蒜可有效防蚊,因為蚊子不喜歡人體分泌出來的大蒜味。還有口服維生素B,通過人體生理代謝後從汗液排出體外,這種氣味使蚊子不敢接近人體。睡前一小時口服維生素B,兩片為宜,但不要長期服用。


精神方面

芒種|舌尖上的節氣,健脾祛濕全靠吃~

除了飲食外,芒種的養生重點要根據季節的氣候特徵,在精神調養上應該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惱怒憂鬱不可有,這樣氣機得以宣暢,通泄得以自如。


起居方面

芒種|舌尖上的節氣,健脾祛濕全靠吃~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夏日晝長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芒種過後,午時天熱,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芒種後要常洗澡,這樣可使皮膚疏鬆,「陽熱」易於發泄。但須注意的一點,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中國有句老話,「汗出不見濕」,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


葯浴方

這裡給朋友們介紹幾種葯浴的方法,所謂葯浴就是在浴水中加入藥物的湯液或浸液,或直接用煎好的湯藥,以蒸氣沐浴方法或熏洗全身或患病局部,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葯浴的使用方法在我國由來已久。據載,自周朝開始流行就用香湯浴潔身,宋明期間,這種香湯浴傳入民間,便出現了專供人們洗芳香浴的「香水行」,逐漸形成了一種習俗。人們擇日選用不同的葯浴潔身、防病。如夏季就常用五枝湯洗浴,是為疏風氣、驅瘴毒、滋血脈。到了清朝,葯浴不僅作為健身益壽的方法,而且廣泛用於治療和康復疾病。

芒種|舌尖上的節氣,健脾祛濕全靠吃~

在葯浴的過程中,除了水本身的理化作用(主要是溫熱作用)外,主要是藥物對人體的影響。藥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通過體表和呼吸道粘膜進入體內,根據不同藥物的組方,可起到舒通經絡、活血化瘀、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祛濕止癢等功效。

葯浴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浸浴、熏浴、燙敷,作為保健養生則以浸浴為主。

浸浴的具體方法▼

以五枝湯(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為例:先將等量藥物用紗布包好,加十倍於藥物的清水,浸泡20分鐘,然後煎煮30分鐘,再將藥液到入浴水內,即可浸浴。有條件的可每日一次,這種葯浴方法適用全身浸浴液亦可用於局部泡洗。

女性中老年朋友可選擇美容護膚方:

芒種|舌尖上的節氣,健脾祛濕全靠吃~

具體方法▼

綠豆、百合、冰片各10克,滑石、白附子、白芷、白檀香、松香各30克研粗末,裝紗布袋煎湯浸浴,可使容顏、肌膚白潤細膩,體香驅邪。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