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芒種節氣的養生

芒種的由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芒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散播播種。「芒種」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

芒種養生

芒種時節,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開始進人梅雨季節,持續陰雨,雨量增多,氣溫升高,空氣非常潮濕,氣象十分悶熱,各種物品容易發霉,蚊蟲開始孳生,極易傳染疾病。 [3]

根據這一氣候特點,這一時期的健身養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精神調養方面,應使自己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忌惱怒憂鬱,這樣可使氣機得以宣暢、通泄得以自如。

  2. 起居方面,要順應晝長夜短的季節特點,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但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旺盛的陽氣,利於氣血運行、振奮精神;中午最好能小睡一會,時間以30分鐘至1個小時為宜,以解除疲勞,利於健康。

  3. 天熱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換,要「汗出不見濕」,因為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

  4. 要經常洗澡,但出汗時不能立刻用冷水沖澡。

  5. 不要因貪圖涼快而迎風或露天睡臥,也不要大汗而光膀吹風。


進入芒種以後,儘管氣象已經炎熱起來,但由於我國經常受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影響,有些地區的氣溫有時仍很不穩定。比如東北地區在此期間有時還會出現4℃以下的低溫,華北地區有時也可出現10℃左右的低溫,即使是長江下遊地區也曾出現過12℃以下的低溫,因此在芒種時節春天禦寒的衣服不要過早地收藏起來,必要時還要穿著,以免受涼。


芒種期間的飲食宜以清補為主。

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如蔬菜、豆類可為人體提供所必需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及大量的維生素,因此,芒種期間要多食疏菜、豆類、水果,如菠蘿、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綠豆、赤豆等。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糖等,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要多吃瓜果疏菜。以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這對血管有一定的修補保養作用,可把血管壁內沉積的膽固醇轉移到肝臟變成膽汁酸,能在一定程度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

「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懶散、頭腦不清爽是多數人在芒種時節的狀態。此外,芒種時節氣象炎熱,雨水增多,濕熱之氣到處瀰漫,使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而濕邪重濁易傷。腎氣、困腸胃,使人易感到食慾不佳、精神睏倦,故學生、司機及高空作業的人,要防止「夏打盹」,以免影響學習或發生危險。總的預防措施是:當人體大量出汗後,不要馬上喝過量的白開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或糖鹽水,以防止血鉀過分降低,適當補充鉀元素則有利於改善體內鉀、鈉平衡。鉀元素可以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含鉀較多的食物有:糧食中的蕎麥、玉米、蕃薯、大豆等,水果中的香蕉,蔬菜中的菠菜、莧菜、香菜、油菜、甘藍、芹菜、大蔥、青蒜、萵苣、土豆、山藥、鮮豌豆、毛豆等。

適宜吃什麼

1、 飲食方面則以去濕為主,應常吃具有清利濕熱、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如粳米、赤小豆、綠豆、冬瓜、絲瓜、黃瓜、苦瓜、黃白花椰菜、荸薺、黑木耳、藕、胡蘿蔔、蕃茄、西瓜、蛇肉、鯽魚、草魚、鴨肉、綠豆芽、紫菜、豆腐、菜花、豌豆、豆苗、猴頭菇、香菇、烏梅、番木瓜等。

2、宜選用健脾祛濕的藥材,如山藥、白扁豆、薏苡仁、玉竹、芡實、荷葉、土茯苓等。

禁忌吃什麼

1、忌食甘肥滋膩及油煎熏烤之物,如帶魚、黃魚、蝦、蟹、油炸排骨、烤羊肉串、肥肉、動物內臟、動物油等。此類食物多食損傷脾胃,易助濕生痰,影響消化功能。

2、忌多食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如生蔥、生蒜、生薑、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海魚、蝦、蟹等海鮮發物類、牛、羊、狗、鵝肉等。辛香濕燥之品易於化燥,對身體不利。

3、忌食過鹹、過甜的食物。此類食物易助濕生痰。

芒種最應該吃的食物

鴿肉

養生功效:《食療本草》中提到,鴿肉可以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調精益氣等,是食療食補的上佳選擇。在芒種適當吃一些鴿肉,不僅可以調養精氣神,還能在輔助治療頭暈目眩、記憶力衰退、血虛閉經、惡痔瘡癬等癥狀方面療效顯著。

挑食標準:應該挑選體型較大、活力充沛的肉鴿。

食而有道: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鴿肉中的營養成分,最好採用清蒸或者煲湯的方法來烹飪鴿肉。


人群養生

1.男士:
端午未過,仍須保暖

雖然進入芒種以後,氣象逐漸變得炎熱,但是來自北方的冷空氣依然時常侵襲我國,導致有些地區的氣溫狀況並不穩定。即使進入六月份,東北地區在某些時候還可能出現4℃以下的低溫,而華北地區的氣溫有時也低至10℃左右,長江下遊地區的氣溫也曾低至12℃。俗語中的「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指的就是此類情形。在端午節之前,氣溫隨時有可能下降,所以一定要避免由於突然降溫而受涼。如果白天下雨,晚上氣溫可能會隨之下降,如果此時寒濕之氣入侵人體,感冒或其他疾病就有可能發生。

較之於春季,人體的散熱和保暖功能在芒種前後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人體的汗腺會隨著氣溫的升高而變得活躍,如果這時候氣象突然變冷,寒濕之氣便會很容易地侵入人體。所以我們應該根據氣溫的變化而隨時增減衣物。

2.女士:
中國有些地方有諺語說:「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這形象地表現了人們在這個時節的懶散。醫生提醒,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夏日晝長夜短,午休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芒種時氣候開始炎熱,是消耗體力較多的季節,要注意補充水分,多喝水。

芒種過後,午時天熱,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芒種後要常洗澡,「陽熱」易於發泄。但須注意的一點,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中國有句老話「汗出不見濕」,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洗浴以葯浴最能達到健身防病之目的。

3.老人:
適時保養「精氣神」

傳統中醫學理論一直認為精、氣、神三者是驅病延年的內因。正如俗話中說的那樣,「人體三寶精氣神」,只要保持精充、氣足、神全,就能保證人體的健康。而芒種,正是最適合養護「精氣神」的時候。

「精氣神」三位一體,不可分離。「精」與「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而「神」則是外在表現,即精神狀態和思維活動。精可化氣、氣可化精,而神則駕馭精於氣。由於三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所以任何一部分的失調都會影響其他二者,只有保持三者的和諧與穩定,才能保證人體的健康。

要養「精」,就需要做到清心寡欲、清淡飲食、戒酒製怒。過度縱慾會造成內分泌紊亂。影響消化系統和血液循環;飲食油膩會大量消耗陰津,造成精虧;酒精會使精氣紊亂;發怒則會傷及肝臟。造成精液虧損。要養「氣」,則需要做到盡量少言,以免元氣受到損傷。要養「神」,則要做到寡思,避免熬夜和用腦過度。

4.孕婦:
芒種來臨,氣象逐漸變熱,而空氣的濕度也會隨之增加。氣象的悶熱使得人體的汗液無法自如地排放出來,時間稍長,就會使人陷入「精虧、氣虛、神弱」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的孕婦往往會感到疲勞、睏倦、萎靡不振。

只有精氣神都維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人體才能達到陰陽平衡。因為「神」作為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即精神狀態和思維活動,它能控制一切的生命活動。所以養神就成為了調節精氣神的關鍵。

所謂「神強必多壽」,在芒種時節注重養神,讓人腦得到充分的休息,保持恬靜淡泊、處事不驚的心境,才能使得通體舒暢,延年益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