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益生菌產品恐可能依舊是概念產品丨光明時評

隨著益生菌產品進入人們的生活並成為保健品的一個分支,許多不良現象也乘機而生,似乎益生菌產品有無限的功能,有益健康,甚至包治百病。

張田勘丨專欄作者

近日,有媒體對市面上10餘款宣稱嬰幼兒可食用的益生菌產品調查發現,國內產品僅1家取得保健食品資質,多數產品實為固體飲料,但在對外宣傳中多稱調節腸胃,改善免疫功能。

網路圖片

此外,部分產品添加了二氧化矽、牛初乳粉、木瓜酵素等不適宜嬰幼兒食用的成分。更不幸的是,有業內人士稱,市面上90%的益生菌產品中活菌含量非常低,甚至沒有。

人和動物體內有益的細菌或真菌主要有酵母菌、益生芽孢菌、丁酸梭菌、乳桿菌、雙歧桿菌、放線菌等,已經初步完成的人類微生物組計劃(HMP)和人類腸道宏基因組計劃(MHIT)揭示,人體中寄居著數兆微生物,每個人的腸道中都有至少100多種細菌。

但是,迄今科學對它們的認知還非常有限,只是從理論上認定它們具有調節代謝、營養、免疫和保護機體的功能。至於有哪些細菌和有哪些功能,需要今後的研究進一步探索和發現。目前而言,可以確認的與一些人體生理功能相關的腸道益生菌不過幾種。

網路圖片

以國家衛健委官網2016年公布的名單為例,用於嬰幼兒食品的益生菌僅有7個菌種,包括嗜酸乳桿菌(僅限用於1歲以上幼兒的食品)、動物雙歧桿菌、羅伊氏乳桿菌、乳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發酵乳桿菌、短雙歧桿菌。這也意味著,不屬於這些菌種的益生菌產品都不適宜孩子食用。

現在市場上的很多益生菌產品不過是披上益生菌的馬甲,實際上並沒有益生菌,或者益生菌的數量達不到發揮作用的數量,甚至一些產品張冠李戴,把甲種益生菌說成乙種益生菌。由於目前國內外都沒有制定和公布益生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監管標準,益生菌產品中是否含有商家所宣稱的菌類,益生菌產品中細菌的活性在產銷鏈中能否得到保證,都無法判斷,也得不到保證。

2019年3月,送檢權威檢測機構檢測的11款主流益生菌產品結果顯示,三個品牌產品中的活菌數分別只有宣稱值的6%、26%、44%,這說明益生菌產品的質量難以保證,其功能也會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即便一些益生菌產品確有功效,也得看劑量和人體腸道微生物環境是否平衡。正如一個地區的生物具有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和相互抑製的作用而形成生態平衡一樣,腸道中的細菌也處於一種動態平衡。

當腸道細菌處於相對平衡狀態時,任何添加外來菌群的做法都是在打破腸道微生態環境的平衡。對於生理功能正常的孩子以及成人而言,食用益生菌產品不僅無益,反而可能有害。真正適用益生菌產品的只是那些免疫力低下,容易罹患感冒和腸道疾病的人工餵養兒、早產兒、低體重兒、剖腹產兒等,這些群體需要適當補充益生菌以促進腸道吸收,增強免疫力。

一個更為殘酷的事實是,所謂的益生菌產品,如優酪乳或飲料,其中的益生菌是難以達到改善生理功能作用的,因為量少。如果過多添加益生菌,一是產品質量難保,也難以貯存保管和運輸,二是對產品的口味有很大的影響,很難吸引孩子食用。所以,大多數益生菌產品只是一種概念,產品中即便有益生菌,也是象徵性地有那麼一丁點。

網路圖片

同樣令人擔心的是,一些益生菌產品還含有孩子,甚至成人也不宜食用的成分,如木瓜酵素。《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木瓜蛋白酶等酵素主要用於食品加工助劑,但應儘可能降低使用量及殘留量,而且殘留量「不應在最終食品中發揮功能作用」。

木瓜酵素是嫩肉劑的核心成分,主要用於分解蛋白。因此,木瓜酵素具有一定刺激性,塗抹在皮膚上會產生灼燒感,添加到益生菌產品中已經不止是張冠李戴的問題,而是對嬰幼兒可能有害。不幸的是,市場上的一些益生菌產品中就含有木瓜酵素。

此外,由於跨境電商進口的保健食品暫不要求註冊或備案,一些進口益生菌產品暫時不受我國法律法規監管,因此會添加一些不被中國允許的菌種。如Life space兒童益生菌粉(6個月-3歲)宣稱添加了10種益生菌,但其中有6種為我國嬰幼兒食品禁用的菌種(菌株)。

對於發育正常的孩子,只要飲食正常,能保證食物多樣性和營養均衡,就用不著補充所謂的形形色色的保健品,包括益生菌產品。人們現在食用益生菌產品也不過是在吃概念產品。

更多推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