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知識問答 | 超聲骨密度檢查可以用來診斷骨質疏鬆症嗎?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導讀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常見的老年性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劇,其發病率也在同步增長。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群中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約為40%~50%,全國骨質疏鬆症病人超過1億,男女之比為3:7,其中,80%為老年患者。

雖然人們對「骨質疏鬆」這個名詞耳熟能詳,但對它的認識往往是「一知半解」,甚至謬誤多多。時至今日,仍有許多人不認為骨質疏鬆是一種病,而把它看作是機體衰老的正常生理表現,對骨質疏鬆遠遠不像對待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那麼重視。即便體檢查出有骨質疏鬆也往往不以為然,或是認為吃點鈣片就行了。其實問題遠非這麼簡單。今天從骨質疏鬆症的基礎知識入手,回答基層醫生常見的疑問。

1.「骨質疏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骨骼由有機物(主要是骨膠原)和無機礦物質(主要是鈣和磷酸鹽)構成。如果把骨骼比作是一座建築,有機物相當於房屋的鋼筋,提供了骨骼的柔韌度;無機礦物質相當於混凝土(水泥),提供了骨骼的硬度,兩者有機結合,骨骼才能既堅固又有韌性。

人體的骨組織是一個「活」的器官,每時每刻都處於動態變化(即「骨重建」)之中,破骨細胞不斷地清除「受損或老化」的舊骨,成骨細胞不斷地促進新骨形成,以此完成骨骼的「新舊更替」(即骨重建)。隨著機體的衰老、激素的變化,一方面由於骨膠原蛋白的分解大於合成,使得骨骼中的有機質逐漸減少,骨骼韌性下降;另一方面由於骨骼中的無機礦物質(主要是鈣質)流失增加,使得骨骼的硬度也開始下降。骨骼中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流失引起「骨量減少」,進展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骨質疏鬆」。

2.骨質疏鬆症如何分類?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量降低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徵,導致骨脆性增加和易於骨折的代謝性骨病,臨床上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型。

其中,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進一步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和特發性骨質疏鬆三種。「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一般發生在婦女絕經後5~10年內,大多數骨質疏鬆病人屬於此類;「老年性骨質疏鬆症」一般指女性65歲、男性 70 歲以後發生的骨質疏鬆;「特發性骨質疏鬆」是指發生於青少年,原因尚不明確的骨質疏鬆症。可以看出,絕經後雌激素的急劇減少引起的骨質疏鬆症主要影響步入更年期的女性;而當她們進入70 歲之後又因骨代謝改變會發生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男性患者發生的是老年性骨質疏鬆症。

繼發性骨質疏鬆症是由於可以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如甲亢、甲旁亢、庫欣綜合症、性腺功能減退、1型糖尿病等)或藥物(如糖皮質激素)所導致的骨質疏鬆。

3.骨質疏鬆有哪些危險因素?

具有骨質疏鬆症危險因素的人就是容易得骨質疏鬆症的危險人群。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分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

骨質疏鬆症的不可控因素包括:種族(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與基因有關)、老齡、女性絕經、母系家族史,這些因素都是我們自己不能控制的。人不能選擇自己的人種、性別、親屬等,人也不能改變衰老的趨勢。

可控因素:低體重、性腺功能低下、吸煙、過度飲酒、咖啡及碳酸飲料等、飲食中營養失衡、蛋白質攝入過多或不足、高鈉飲食、鈣和(或)維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攝入少)、缺乏運動、製動、熬夜、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或應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免疫抑製劑、肝素、抗癌藥等)。

4.骨質疏鬆格外「青睞」哪些人?

骨質疏鬆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1)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後婦女(包括因卵巢切除導致雌激素下降的女性)。

2)鈣和維生素D攝入不足、蛋白質攝入不足或過量者。

3)缺乏戶外運動,尤其是長期臥床者,也包括缺乏運動和光照的辦公室「白領」。

4)明顯消瘦、體重過輕者。

5)長期服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甲狀腺素、抗抑鬱藥物等。

6)有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喜歡喝咖啡、濃茶及碳酸飲料者。

7)合併某些疾病,如內分泌疾病(甲亢、甲旁亢、糖尿病等)、肝腎疾病、胃腸道疾病、多發性骨髓瘤、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8)有骨質疏鬆家族史者(如父母有骨質疏鬆病史或輕微跌倒後發生骨折的經歷)。

5.為何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生骨質疏鬆?

由於女性青春期發育及骨骺閉合均早於男性,並且體重和肌肉量大多比男性低,對骨骼的應力刺激偏弱,因此,女性的骨密度,尤其是骨量峰值比男性要低,這是原因之一;其次,絕經期隨著雌激素斷崖式下降,致使骨量流失速度遠遠高於男性,由於這兩個方面的原因,使得女性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遠遠高於男性,是男性患者的2~8倍。

6.骨質疏鬆症的癥狀及危害

(1)腰背疼痛、腿腳抽筋:腰背疼痛是骨質疏鬆最常見的癥狀,患者常常表現為不明原因的腰背痛,彎腰、咳嗽、肌肉運動、大便用力時疼痛加重,仰臥時疼痛減輕。此外,骨質疏鬆患者常有頻繁性的腿腳抽筋。

(2)身高縮短、駝背:多在疼痛後出現。當身體出現骨質疏鬆時,椎體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形成駝背。嚴重骨質疏鬆的患者常多個胸腰椎壓縮變形,使身高變矮。

(3)脆性骨折:骨折是骨質疏鬆最嚴重的併發症。嚴重骨質疏鬆的患者輕度摔倒或日常的肢體動作即可導致骨折。骨質疏鬆性骨折的最常見部位是脊椎、髖部和前臂遠端。

(4)呼吸功能受損:如患者出現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影響胸廓活動,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由於缺氧而導致的胸悶、氣短、呼吸困難、活動耐力下降等癥狀。特別容易得感冒和肺炎。

骨質疏鬆引起的疼痛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脊柱變形、骨折,可致殘,使患者活動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增加肺部感染、褥瘡發生率,影響患者生命質量和增加死亡率,也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7.如何診斷「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的診斷分為臨床診斷和儀器診斷。如果病人已經發生「脆性骨折」,即在輕微外力的作用下就發生骨折,如咳嗽兩聲就導致肋骨的骨折,下樓梯僅僅踩空一下沒有摔倒就導致小腿骨折,這種情況不做骨密度檢查就可以直接診斷為骨質疏鬆症。但是對於沒有發生骨折的病人,則需要藉助骨密度檢查來診斷骨質疏鬆症。檢查方法是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檢查腰椎和股骨頸的骨密度。骨密度高低用T值(T-Score)表示,T值表示被測對象的骨密度與同性別、健康青年人峰值骨密度平均值相比,相差多少個標準差(SD)。數值前面「+」、「-」號表示高於或低於正常青年人骨峰值;後面的數字,是指被測人的骨密度與正常同性別青年人骨峰值之間差幾個標準差。如+2.0表示被測人的骨密度高於正常同性別青年人骨峰值2個標準差;-1.5表示被測人的骨密度低於正常同性別青年人骨峰值1.5個標準差。

診斷標準:T≥-1.0SD屬正常;-2.5SD<T<-1.0SD為骨量減少;T≤-2.5SD為骨質疏鬆。達到骨質疏鬆診斷標準同時伴有一處或多處骨折時為「嚴重骨質疏鬆」。

很多體檢機構採用的是超聲骨密度檢查,測量部位是雙手指或是足跟,這樣的檢查結果只能作為篩查,不能作為骨質疏鬆症的最終診斷。如果篩查有問題,建議再到醫院做雙能X線骨密度檢查明確診斷。

8.為什麼說預防骨質疏鬆要「趁早」?

人體骨骼中的礦物質含量在30歲左右達到最高,醫學上稱之為「峰值骨量」,此後峰值開始逐漸下降。年輕時增加鈣攝入和適當運動,可以促進骨生長,提高骨密度的峰值。人體中的「骨礦銀行」在年輕時儲備越多,到老年發生骨質疏鬆症的時間就會推遲,程度也比較輕。如果在青少年骨骼發育時期基礎打得不好,「峰值骨量」偏低,就容易提前發生骨質疏鬆。因此,預防骨質疏鬆症要從年輕時做起,從小就要注意鍛煉、常曬太陽、注意膳食平衡及補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