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娃這幾種被迫懂事的表現,暗示他可能自卑了,中了的趕緊糾正吧

孩子是父母愛的結晶,也承載了父母極大的期望。父母們大都希望有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因為懂事的孩子非常讓人省心,而且一個懂事聽話的孩子也會讓父母在其他人面前很有面子。可是懂事真的是孩子自己想要的嗎?

有次玲玲和她的朋友娜娜一塊兒去逛街,娜娜還帶著自己快七歲的小女兒(妞妞)。在超市走到零食區的時候,玲玲提起要不要給孩子買些吃的。娜娜低頭看著妞妞問有沒有想買的,妞妞看了看貨架,搖著頭小聲地說不要。娜娜笑著摸摸女兒的頭,誇獎到「我們妞妞就是懂事,知道吃零食不好,媽媽回去給你做健康的食品。」後來她們帶妞妞去公園玩。妞妞想盪鞦韆,但是公園小朋友很多,好幾個小朋友都圍在鞦韆旁邊。妞妞在離鞦韆不遠不近的地方孤零零站著,看得出她很想玩,中途有好幾個孩子跑來插在她前面。但她也不敢說,最後跑回娜娜身邊乖乖坐著。

在父母眼中,這樣的孩子的確懂事又省心。可是孩子自己開心嗎?

在有些父母看來,一個懂事的孩子,要聽父母的安排;體諒父母,不讓父母為難;應該能自己照顧自己,不讓人操心。家長們總是將省心和懂事放在孩子身上,可省心懂事的背後是孩子對自己天性的壓抑,時間久了,就會慢慢自卑、怯懦。父母們都應該注意了,「過於懂事」就會變得自卑。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表現,不一定是懂事,反而可能已經開始自卑了。

1、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的眼神會逃避

孩子在和別人說話時躲避視線,不敢與人對視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很可能已經養成了內向的性格。他害怕看到別人的表情,害怕聽到不友好的言論,所以下意識移開視線進行自我保護。家長應該足夠重視,積極引導孩子,告訴孩子與別人溝通交流時應該看著別人的眼睛。同時,家長要適當修改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多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2、對於社交活動很排斥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少不了交友,少不了溝通。孩子不喜歡交朋友,總是一個人呆著,很可能是孩子已經有了自卑心理。家長有時會說你看人家孩子考得多好、你看別的小朋友多聽話等等言論。這些將孩子之間進行比較的話會深深傷害孩子的心靈。次數多了,孩子自己也會懷疑自己,覺得自己什麼都比不上別人。從而產生自卑。而且為了逃避這種比較,孩子就可能會選擇不與別人交流。家長應該注意言論對孩子的刺激。去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多多讓孩子與別人交流,養成好的交際能力。還應該多陪陪孩子,不要讓孩子習慣孤獨。

3、總是默默無聞,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孩子正是無憂無慮,肆意玩鬧的時候。如果孩子總是不愛和別人說話,也不敢開口向父母要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就要注意了。孩子已經「過於懂事」,並且開始走向自卑了。有句話說得好:「一個壞孩子乾一件好事就會被父母誇讚,一個好孩子乾一件壞事就會被全世界責備。」一個被教導的過於懂事的孩子習慣了壓抑自己的渴望去迎合別人,害怕自己的要求不夠「懂事」,也害怕說「不」。家長們要注意對孩子的要求不能太苛刻。要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為有許多的好奇和渴望,不是嗎?

4、特別聽話,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

聽家長話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可是太聽話真的好嗎?如果孩子事事都聽家長安排,養成了習慣,就會慢慢失去自己的主見。等到將來需要自己獨立做決定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另一方面,孩子事事聽從安排,把自己壓抑太久的話,等到長大步入青春期,可能會有更大的反彈,可能會更加叛逆。如果孩子有上述表現,家長要即時糾正,對孩子的天性不要過多干涉,要讓孩子慢慢獨立,發揮自己的天性,去主動思考,去做自己想做並且能做的事。

孩子太過懂事是一種心酸,孩子從來不是為了聽話懂事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家長們,不可以為了眼前的懂事,而讓孩子在將來吃虧。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