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好動就是多動症?別開玩笑了

(本文作者為理解孩子編輯王娜,一位喜歡用文字記錄孩子成長時光的寶媽)

一位朋友懷疑自家兒子得了多動症,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學習跟不上。自己也經常被老師「請」到學校「聆聽教誨」,讓她十分苦惱。

只是,她的兒子除了有些頑皮、好動外,並沒有達到「多動症」這麼嚴重的程度。

在我好心告知實情之後,她竟然失落地說:「本來我也是這樣認為的,可是已經不止一位老師說過他有多動症了,所以我準備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

太驚訝了,現在的老師這麼輕易判定孩子疑似「多動症」?就僅憑上課不聽講、愛搞小動作等行為?如果真是這樣,那未免也太草率了。

「多動症」究竟是什麼病?

其實「多動症」的正確的叫法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期常見的一類心理障礙,它的發病原因既有先天性的遺傳因素,也有後天生活環境、家庭環境、教育環境的因素。

多動症的表現

(1)經常出現手腳多動或在座位上扭轉不停,難以完成某件事。

(2)做作業或遊戲時,注意力不能持續集中,經常干擾其他孩子。

(3)平時講話過多,他人講話時,經常插話或被他打斷,別人和他講話時,經常心不在焉,似聽非聽。

(4)對提問經常出現反應遲鈍。

(5)難以排除對立情緒,理解困難,經常不能完成作業。

(6)在學校或家中經常丟失必需品,如丟失玩具、筆、書和作業本等。

(7)經常出現冒險性行為而不顧後果,如盲目在大街上奔跑。

好動與多動症之間的區別

(1)好動的孩子比較活躍,經常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但對於感興趣的事情也能夠專心致志,而多動症的孩子不會專註於任何事情。

(2)好動的孩子雖然頑皮、淘氣,喜歡在上課時做小動作,但當他意識到必須控制自己時,就能控制得住;而多動症的孩子經常表現的坐立不安,而且不能自我控制。

(3)好動孩子做快速、反覆和輪換動作時,表現得靈活自如;而多動症的患兒卻表現得很笨拙。

(4)正常好動的孩子偶爾會與人爭吵、打架,但能夠聽人勸阻,也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而多動症患兒稍有不如意就大發雷霆,產生攻擊性行為,不會聽人勸阻。

(5)正常好動孩子具有較強的意志力,他們的活動常具有一定的目的,並有計劃及安排。多動症患者的多動是無目的的、雜亂的,而且往往意志力薄弱,做事有始無終。

(6)中樞神經興奮劑能使正常兒童引起興奮;而患多動症的兒童服用後,卻很快地表現得安靜,少動,注意力呈相對集中。

如果孩子不是多動症,卻存在上課不專心聽講,愛走神,做小動作,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記不住上課內容,寫作業磨蹭等問題,那原因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該怎麼辦

1.與老師配合,及時乾預。

如果發現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們要及時與老師配合,積極乾預。例如建立獎勵、懲罰機制,在孩子注意力達到一定時間後給與獎勵和表揚,若未達到,就要採取懲罰等,從而激勵孩子專心聽課。

2.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自然不會認真聽課,也不會專心寫作業。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自發的想要去學,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3.鍛煉孩子的注意力。

可以先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玩玩具、看課外書等,還可以培養孩子下棋、書法等興趣,鍛煉注意的集中性、持久性。

4.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

當孩子回到家,家長要儘可能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減少電視、玩具等對孩子的影響,讓他靜下心來,才能夠集中注意力去學習。

5.培養孩子的自製力。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幫助孩子學會正確判斷和評價自己的行為;也可以製訂一些簡單的規章制度,作為孩子的行為準則,讓孩子約束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6.經常鼓勵孩子。

家長不要吝嗇自己鼓勵的話語,當孩子哪怕有了一丁點進步時,我們也要給予最真誠的表揚,同時鼓勵他善始善終做好每一件事,堅持把每一件事做到底而不半途而廢。

7.用愛陪伴孩子。

家長可以在孩子學習時,安靜的陪在他身邊,即是監督也是陪伴,還可以給予適時地幫助。孩子在母親的關愛和殷殷期盼下,一定會約束自己的行為,讓自己做的更好。

8.樹立榜樣的作用。

「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家長要嚴格監督自己,看看自己在做事時有沒有左顧右盼、虎頭蛇尾,如果有要及時改正。自己做的好,才能給孩子樹立榜樣,起到好的影響。

9.關注孩子的內心。

家長要與孩子做「朋友」,經常跟孩子談心、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生活困難,如果孩子有煩惱要用心去理解他、安慰他,幫助他排憂解難,才能讓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學習中。

綜上所述,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並不是病,但也不可小覷,要及時的乾預和矯正,才能讓孩子們散發出耀眼的光彩。

(本文為理解孩子原創,版權歸理解孩子所有,轉載請申請授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