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創業生態誰主沉浮:這些捕手們“贏者通吃”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賀泓源 在新一輪獨角獸浪潮中,騰訊、阿里巴巴(阿里)毫無疑問是大贏家。

去年12月,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顯示,在大中華區,獨角獸企業總數達120家,其中,騰訊捕獲21家,阿里系捕獲11家,均成績斐然。在上述榜單中,胡潤對獨角獸定義為,外部融資且估值超十億美金的優秀企業,數據截止日期為去年11月30日。

騰訊、阿里成為贏家背後,“通吃”效應顯著。有觀點認為,兩家巨頭正在把亞洲的傳統PE/VC邊緣化。高榕資本(Banyan Capital)創始人張震對外表示,一些較為傳統的資本來源正在被邊緣化,因為“創業者需要資源和流量”,而這些只有大型互聯網公司才能提供。

“傳統投資者主要關注財務回報,而騰訊、阿里更在意自身的戰略目標,外加流量加成,一定程度上,對創業者利大於弊,但缺乏更多選擇,本身不是一件好事,這一局面,最近兩三年都不太會改變。”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向經濟觀察報記者分析。

“贏者通吃”

前述榜單顯示,大中華區120家獨角獸企業,整體估值總計超3兆元。

獨角獸榜單一大特點是,頭部相當集中,且佔據了大部分資源。榜單排名前十的企業共有12家(存在並列的情況),囊括了8家超級獨角獸企業,整體估值近1.68兆。其中,互聯網金融行業螞蟻金服以超過4000億估值高居榜首,超級獨角獸企業滴滴出行(滴滴)位列第二,小米、美團點評(美團)並列第三。今日頭條、寧德時代、陸金所都以超過1000億估值排名第五,飛行機器人大疆緊隨其後。並列第九的是來自於互聯網服務行業的口碑、餓了麽,物流服務行業的菜鳥網絡,以及京東金融。

另一大特點是,投資機構相當集中。據胡潤研究院不完全統計,紅杉資本捕獲上榜獨角獸企業27家,騰訊和經緯中國分別捕獲21家和15家。這三家機構投資組合較為集中在互聯網服務、電子商務、文化娛樂、物流服務及汽車交通行業,其中紅杉資本捕獲了較多物流服務行業獨角獸。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系在獨角獸總量上,僅排名第7,但在排名前十獨角獸中,顯得相當突出。螞蟻金服、口碑、菜鳥網絡、新近被全資收購的餓了麽,均為典型的阿里系。騰訊系旗下,則包括美團、京東金融。兩家巨頭均對滴滴,有所投資。

巨頭入股,對獨角獸們來說,與基金並不可同等而語。多位投資界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分析,巨頭入股,實質上意味著站隊,對雙方都具有“戰略性”與風險性,但產業基金就相對單純,追求財務匯報。“兩者對被投企業話語權,亦存在顯著差異。”

實際上,“獨角獸捕手”只是騰訊、阿里投資一隅。Mergermaket報告顯示,騰訊過去5年,總並購投資額接近625億美元,其中,2016年投資213億美元,即1400億人民幣,相當於拿其當年總收入的97%做了投資。阿里過去5年總並購投資額達419億美元,其中,2016年投資135億美元,即900億人民幣,相當於其當年總收入的56%被拿來做了投資。騰訊和阿里在過去5年一共已經在全球投資了1000億美元。基於龐大的投資額,天風證券直接將騰訊定義為“全球科技基金”。

產業觀察者笪興稱,巨頭們熱衷投資,很大原因在於,防患於未然,廣泛投資,以防自身隨時被顛覆,此外,激巨頭間的激烈競爭,也促使巨頭在對外的主營業務上大量投資,以通過“代理人戰爭”實現牽製目的。笪興就讀於芝加哥大學MBA、從事過戰略谘詢、互聯網、PE投資工作。

騰訊和阿里在國內市場的觸角範圍,也使得美國大型科技集團相形見絀。麥肯錫(McKinsey)數據顯示,美國大型科技集團在其國內市場風險投資總流量中的佔比不足5%,而阿里巴巴和騰訊在中國內地風投流量中的佔比達到40%-50%。

“在國內投資圈,有一句戲語是,只要到了C輪,就必須接受BAT的投資,否則你就玩不下去,因為巨頭無處不在。”劉興亮說。

雙選會

騰訊、阿里廣泛投資,背後有著切實的商業邏輯。

笪興撰文稱,廣泛投資,有利於緩解巨頭對於自身隨時被顛覆的焦慮。“中國科技行業發展的速度太快,你無法預測明天會發生什麽,也不知道下一波風口可能會創造出什麽新的準巨頭,所以,科技巨頭才需要更加焦慮地跨行業投資。”

另一個原因,是激烈的巨頭間競爭,也促使巨頭在對外的主營業務上大量投資,以通過“代理人戰爭”實現牽製對手目的。實際上,騰訊和阿里的確在各自的主場進行了大量的投資。騰訊投資京東是一個最好的案例,同時,阿里在社交領域的焦慮和投入也一直沒有停下,投資陌陌、控股微博、強推來往和釘釘,都是對騰訊的社交領地主導地位的反撲。

財務因素或是最不重要卻最實際的原因。騰訊控股(0700.HK)2017年四季報顯示,在四季度,騰訊營業利潤為257.24 億元,同比增長85%,環比增長 13%。營業利潤率達38.7%,同比上升7pct,環比上升4pct。營業利潤率的上升,投資收益佔據重要作用。2017年,騰訊投資的五家公司(Netmarble、Sea、搜狗、眾安保險、易鑫集團) 實現IPO,其中眾安保險、Netmarble、搜狗因IPO而攤薄產生收益為57億元,易鑫因首次公開售股後將其可贖回工具轉為普通股產生視同處置收益約37億元,處置及視同處置投資公司收益總項達135億元。受此因素推動,當季度歸屬於騰訊的淨利潤為207.97億元,同比增長98%,環比增長16%。淨利率為32.57%,同比提高8.6pct,環比提高4.89pct。

方正證券研報認為,投資收益屬於非經常性損益,但騰訊仍有較多投資公司庫存,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實現收益。“投資收益對公司利潤貢獻份額日益增加,通過賦能(流量與資本的扶持)鞏固了騰訊在互聯網的布局。經我們匡算,本期期內盈利刨除其他收益淨額(考慮所得稅影響)環比微降2%。”

劉興亮認為,基於巨頭主業的廣泛盈利,財務因素只是其投資的次要推動力,巨頭投資,更多還是為了戰略目標,“打造自身的生態”。

劉興亮的說法,和獨角獸創始人想法基本一致。美團CEO王興就曾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騰訊是重要股東,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據王興披露,美團與騰訊合作,不光是資本、業務層面,也不僅為簡單的流量合作。“我們是完全信賴對方的方式,彼此實現數據的實時全量互通,這樣對美團給消費者提供好的體驗有很大幫助,對騰訊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流量也有很大幫助。在業務的各個層面、各個角度上,我們都跟騰訊有深度的合作。”王興說。

永輝超市(601933.SH)2017年年報也顯示,其去年9月推出永輝生活微信小程式,半年內獲新客73萬,此外,永輝將在今年推進輝騰2.0全流程拉通落地。在去年末,騰訊宣布入股永輝。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入股,騰訊與阿里路徑存在著顯著差異。騰訊傾向於“去中心化”路徑,特點是低持股、低控制乃至不持股,打造自身生態。阿里則延續一貫的高度控制模式,全資收購餓了麽、高德地圖、合一集團(優酷土豆)等,均是案例。

對於上述狀況,劉興亮認為,入股模式基於兩家巨頭的實際運營模式,但從實質上,只要入股,就意味著“站隊”,持股比例不是根本問題。“就算持股較少,但巨頭生態也具有掌控力。”

雙刃劍

對於獨角獸們來說,接受巨頭投資,也是把雙刃劍。

一方面,阿里、騰訊對年輕企業基本上沒有傳統風投和私人股本公司設定的時間限制,給予其充足的安全感。同時,兩家巨頭日益在多個行業和地域展開競爭,這意味著,年輕企業日趨陷入非此即彼的陣營,由此帶來,他們將在兩大競爭對手的角力中淪為棋子的可能性。此外,拒絕某一家科技巨頭的資金可能是代價高昂的,或意味著被封殺。

有零售行業創業者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想在這一行創業,只有去巨頭們看不上的細分市場,“數據的事繞不開,所以只能打造小領域的小生態,我們有跟BAT談過,目前保持獨立,至於未來(是否接受巨頭入股),也不知道。”

對於這一局面,劉興亮坦言,創業者們根本沒得選。“巨頭入局,一定程度上,對創業者利大於弊,有了安全筏,但缺乏更多選擇,本身不是一件好事。”

他認為,“沒得選”根本原因,是巨頭們掌握了流量,意味著其扼住了獨角獸們的咽喉。流量加上資金優勢,構成了騰訊、阿里“傲視群雄”的底氣。

另一頭,高壓環境下,依舊有獨角獸在不依賴巨頭背書情況下成長,今日頭條就是樣本。截至目前,今日頭條尚未接受來自BAT任何一方的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業內普遍認為,頭條模式具有偶然性,“不一定可以複製。”笪興則提出,“這實際上是一個恰當的局面。”

他分析,對這樣的一個體量的公司來說,無論是騰訊還是阿里,投資幾億美元,佔其10-20%的股份都是無法對其實現控制的,而投入的資本以及可能附贈的流量或資源支持反倒會助推其的成長,更不用說為其免去的本該面對的激烈競爭。“對於今日頭條來說,張一鳴的股份和控制權,仍然近似於傳統意義的大股東。這個時候任何巨頭對其進行少數股權投資,都不是一個好主意。”

另一個樣本是滴滴,通過種種資本運作,在騰訊、阿里間達到基本平衡,從而掌握了主動權。但業內普遍認為,滴滴的結構,“不太符合兩家巨頭根本訴求,屬於特定時間下的特定結果,也不太能複製。”事實上,“掌握命運主動權”的滴滴,目前,也面臨著美團的激烈進攻。

區塊鏈技術或成為以獨角獸為代表的新興企業們擺脫巨頭控制的機遇。“區塊鏈區去中心化特性,或能改變創業者對流量的路徑依賴,這也是我看到的唯一機會。”劉興亮說。

劉興亮的想法存在爭議,有區塊鏈從業者告訴記者,區塊鏈本身,還是巨頭佔先發優勢。

在記者採訪中,近期,巨頭們將繼續佔據創業生態主導權,成為業內普遍看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