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魚,細胞與晶元:為什麼吃魚對健康那麼重要?

輝格老師為野獸生活撰寫的 「食物與人類」 專欄第8期,提到了一種假說:

「海產品提供的豐富DHA,為智人大腦發育創造了條件,使得供養如此碩大的大腦成為可能。」

有不少讀者對這個說法感興趣,畢竟故老相傳,「多吃魚會變聰明」,難道是真的?

簡單的問題,往往有一個並不簡單的答案。這個答案,跟三十年來生物學上最令人激動的發現有關,是又一個科學史上的好故事。

多吃魚,吃對魚,對健康有多重要,可能超出你的預期。但我不想只是乾巴巴地告訴你,該吃哪些魚,每天吃多少,我想把這個好故事分享給你,這個故事,就從細胞膜開始說起。(時間不夠的盆友可以直接拉到底部,看該選哪些魚。)

目 錄

1 細胞膜:其實,我是個晶元

2 omega – 3: 實至名歸萬金油

3 三文魚?虹鱒魚?統統到我碗裡來

4 別買魚油了,還是省下錢去買魚吧

01

細胞膜:其實,我是個晶元

在科幻小說《三體》中,想要佔領地球的外星種族三體人,從遙遠的半人馬座發射兩個質子到地球,就鎖死了地球人的科技發展。因為他們掌握了操縱物質維度的技術,能把質子從十一維降到二維展開,在上面蝕刻電路。這樣質子就變成了「智子」,也就是具有量子效應的超級電腦。

讀過《三體》的讀者都知道,這部作品的閱讀體驗就是「震驚,震驚,震驚」。突破想像極限的腦洞一個接一個。即使是這樣,智子也是其中最迷人的腦洞之一。

但子曾經曰過,現實比虛構更精彩。想要驚掉下巴,不一定非要看科幻,讀科學史的體驗絲毫不差。比如,讀了《Biology of Belief》(中譯本《信念的力量》)之後,我的第一個想法是:擦,原來現實中真的存在「智子」的低配版,那就是我們熟悉又陌生的 —— 細胞。

質疑細胞核

問你一個問題:從事科學研究,最需要具備什麼品質?

可能有人選擇才智和天賦,有人選擇恆心和毅力。我的選擇是,勇敢。勇於質疑權威,不為看似不可撼動的經典理論所束縛,甚至勇於否定以前的自己,才能做出突破性發現。

《信念的力量》的作者,布魯斯·立頓(Bruce Lipton,對就是立頓茶包的那個立頓),細胞生物學教授,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研究員,無疑就是一個具有非凡勇氣的科學家。

Ph. D Bruce Lipton

《信念的力量》

半個多世紀來,從學界到普通人,普遍接受這個說法:DNA描繪了生命的藍圖,定義了我們是誰,因此,儲存DNA的細胞核是細胞最重要的組件,堪稱細胞的「大腦」。

但立頓教授說:

不對!細胞核不是細胞的「大腦」,細胞膜才是!細胞核只是細胞的「性器官」!

麵包、黃油和去核橄欖

為了方便我們這些外行了解細胞膜的結構,立頓教授用麵包、黃油和去核橄欖設計了一個道具。

細胞膜是由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的,磷脂分子的磷頭,是親水性的;脂尾,是疏水性的。上下層磷脂分子的脂尾靠近,形成一個脂肪層。

磷頭分開兩側,一側與細胞外液接觸,一側與細胞內的細胞質接觸。就好比一個黃油夾心三明治,兩側的麵包就是磷頭,中間的一層黃油,是脂肪層。

如果把含有染料的液體倒在這個三明治上,顯然,染料可以滲透麵包層,卻滲不進脂肪層。好比血液中的一些營養物質,拿葡萄糖分子來說吧,它們是親水性的,所以不能穿過細胞膜的脂肪層進入細胞內部。回想一下,最後葡萄糖是怎麼進入細胞的呢?

是鑲嵌在黃油上的去核橄欖發揮了作用。它形成了一個通道,染料可以經這個通道穿過脂肪層。細胞膜上也鑲嵌著各種各樣的「去核橄欖」,比如我們熟悉的胰島素受體,為攜帶葡萄糖的胰島素開闢一條通道,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能進入細胞內部。

細胞膜上的「去核橄欖」,叫做整合膜蛋白。除了受體(receptor)外,還有一種膜蛋白叫做效應器(effector)。

受體不是通用的。胰島素受體不能給雌激素打開通道,多巴胺受體也不會給血清素打開通道。一個蘿蔔一個坑,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效應器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比如轉運蛋白,是送快遞的,幫忙把親水性的化合物,比如葡萄糖、氨基酸、離子、藥物等,從細胞膜外運輸到細胞膜內;細胞骨架蛋白,是做教練的,可以調節細胞的形狀,控制細胞運動;還有酶,是搞基建的,拆拆建建,負責分解或合成分子。

這些受體和效應器,形成了一種「刺激 – 反饋」機制。如果把細胞看成一個獨立的生物體,受體相當於它的感官神經,效應器相當於運動神經。一個細胞膜上有成千上萬個膜蛋白,它們協同工作,根據外界環境信號的刺激來 決策 細胞應該做出怎樣的反應。

對一個生物體來說,這該是哪個器官的職責?毫無疑問,是大腦。

反觀細胞核中的DNA,確實指導蛋白質(包括受體和反應器這些膜蛋白)的合成,但是並不能控制細胞的活動。轉錄,複製,新的蛋白質生成,細胞分裂 —— 這個功能,確實類似子宮。

細胞分裂

如果細胞膜被破壞,細胞會凋亡。甚至只是某些膜蛋白失靈,這個細胞的活動就不再正常,比如胰島素抵抗,就是胰島素受體失靈的結果。如果把細胞核移出呢?無核的細胞仍然能進行生命活動,只是不再分裂生殖罷了。

那細胞膜「大腦」是如何工作的呢?注意,故事的高潮部分就要來了。

1985,加勒比海邊的頓悟

科學發現有時候依賴「頓悟」,立頓教授也經歷過自己的「天啟」時刻。

1985年,立頓教授在一個加勒比海島上的醫學院教生物學。某一天的凌晨兩點,他翻閱自己多年來關於細胞膜的生物學、化學筆記,思考著困擾已久的問題 —— 細胞膜究竟是如何處理信號的。

立頓教授注意到,磷脂分子排列得像接受檢閱的衛隊一樣整齊。在化學上,如果一個結構的分子排列很規則,形成重複的圖形,這個結構就叫做晶體。除了堅硬的固態晶體,比如鑽石、鹽,還有液態晶體,比如用來製造液晶顯示屏的晶體。

大家都看過閱兵式。雖然每個士兵都單獨行動,但他們排列得如此整齊,即使在拐彎的時候也能保持完美的隊形。細胞膜的磷脂分子也類似,即使流體膜在動態地改變形狀,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也沒有改變。於是,立頓教授寫下第一點:

細胞膜是液晶。

接著,他又想到,如果只有磷脂分子,就像只有麵包和黃油的三明治,染料不能通過黃油層,這是一種非導體。但是在黃油裡安上去核橄欖後,也就是細胞膜上有了膜蛋白後,營養物質就可以在受體和轉運蛋白的幫助下進入細胞內部,細胞內的一些代謝廢物也可以排出,於是,立頓教授寫下第二點:

細胞膜是半導體。

再進一步。膜蛋白中的受體就像一道「門」,而某類效應器,比如轉運蛋白,其實是「通道」。於是,第三點:

細胞膜包含 「門」 和 「通道」 。

立頓教授回顧了自己對細胞膜的三點描述,綜合起來是:

The membrane is a liquid crystal semiconductor with gates and channels.

細胞膜是一種包含 「門」 和 「通道」 的液晶半導體。

盯著自己寫下的這句話,立頓教授覺得好像在哪兒看到過。是哪裡呢?他的目光掃過書桌,掃過自己的第一台電腦 —— 1984 年蘋果公司發售的首款Mac電腦,電腦旁是一本說明書《了解你的微處理器》。一個念頭閃過,立頓博士翻到對電腦晶元的定義,書上赫然寫著:

A chip is a crystal semiconductor with gates and channels.

晶元是一種包含 「門」 和 「通道」 的晶體半導體。

細胞膜和晶元具有相同的結構!每個細胞就是一個微微微型電腦!

在凌晨的加勒比海島,立頓教授獨自消化著自己這個驚人的發現。那一刻,讓我想起《三體》中的葉文潔發現太陽是個信號放大器的時刻,想起羅輯發現了宇宙至高秘密黑暗森林法則的時刻。不同的是,這個時刻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是人類運用理性窺見了自然奧秘的又一高光時刻。

12年後,一項發表在《自然》上的實驗證實了立頓教授的猜想【1】。近二十年來,對細胞膜和膜蛋白的研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生物學的重要分支:細胞信號轉導。一個著名的應用就是研製抗癌靶向藥物。

02

omega - 3:實至名歸萬金油

不是在講為什麼要吃海魚嗎?繞這麼一大圈,跟吃海魚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海魚富含 omega-3 多不飽和脂肪酸。除了輝格老師提到的DHA,還有EPA。人體不能自行產生 omega-3 脂肪酸,所以這是一種必需脂肪酸。

omega-3 脂肪酸恰好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尤其在大腦、心肌和視網膜的細胞膜中,omega-3 脂肪酸佔比達到 30% 以上(還有約50%是蛋白質)。了解了立頓教授的發現,你已經知道,細胞膜才是細胞的大腦,負責對環境信號做出反饋。

所以,omega-3 神通廣大,研究 omega-3 影響大腦、心臟、眼睛和炎性疾病的論文,都一抓一大把,畢竟無論哪個器官說到底都是細胞構成的。

抗擊慢性炎症

和 omega-3 一樣,omega-6 也是一種必需脂肪酸,尤其是花生四烯酸,能夠催化血栓素、攝護腺素等化合物。這些化合物能活化白細胞和血小板,誘導支氣管收縮等,這本來是好功能。

但是現代的食用油絕大部分屬於種子油,含有過多omega-6 脂肪酸。Omega-6 和omega -3 合理的攝入比例不應該超過 5:1,而現代人的攝入比例高於 20:1

這升高了身體的慢性炎症水準,哮喘、類風濕關節炎和動脈粥狀硬化等炎性疾病的發病率持續上升。

Omega-3 可以在細胞膜上取代花生四烯酸,與它競爭產生血栓素等化合物的酶,干擾花生四烯酸的代謝,這正是 omega-3 的核心抗炎作用【2】。

調節膜蛋白功能

比如一種叫做視紫紅質的視網膜蛋白,在富含 omega-3 的細胞膜中更有效。

另一個例子,是 omega-3 能抑製心肌細胞膜上鈉、鈣離子受體蛋白的活性,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心率失常,對冠心病可能引發的猝死有保護作用【2】。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omega-3 影響著健康的各個方面【3】:

促進嬰兒大腦生長和發育。孕婦攝入充足的 omega-3,有益於孩子的智力發育,能夠降低 ADHD,自閉症和腦癱的風險。

有益心臟健康。攝入充足的 omega-3 可以降低 15-30% 甘油三酯;可以降血壓,提高 HDL 載脂蛋白水準;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有助於防止血栓的形成;幫助保持動脈平滑,修復動脈損傷,防止硬化動脈斑塊形成。

防止大腦老化。幫助大腦形成更多的灰質,即處理資訊、記憶和情緒的腦組織;這能預防年老造成的認知功能衰退,降低阿茨海默症患病風險降低。

◆ 保護眼睛。能降低黃斑變性風險,黃斑變性是造成永久性眼損傷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03

三文魚?虹鱒魚?統統到我碗裡來

2016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通過檢測各主要國家人口血液中的 omega-3 脂肪酸的含量,繪製出一幅全球 omega-3 攝入水準地圖【4】。

綠色:高;黃色:居中;橙色:低;

紅色:極低;灰色:尚無統計

結果顯示,只有居住在日本、格陵蘭島、斯堪的納維亞等少數沿海地區的人,攝入了較多的 omega-3 脂肪酸。中國人的攝入水準是「低」。

這項研究發出警告,omega-3 攝入不足,是全球慢性病發病率持續走高的因素之一。

Omega-3 的食物來源不多,亞麻籽、核桃含有一些 ALA 形式的 omega-3,但是在人體中的轉化率不到 5%。草飼的牛羊肉、雞肉、雞蛋,一些海藻中含有少量的DHA和EPA。最優質的來源還是富含脂肪的海魚。

FDA推薦標準

NIH推薦標準

每天應攝入 650 毫克 EPA 和DHA,其中不少於 215 毫克應該來自於 DHA

NIH: 美國國立衛生院

FDA: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

雖然前段時間因為虹鱒魚被劃為三文魚鬧得沸沸揚揚,但是虹鱒魚的 omega-3 含量還是可以噠,注意做熟了再吃就行啦。此外,三文魚、沙丁魚、青魚的 omega-3 含量也很高,推薦食用。

按照每 100 克中 omega-3 含量從高到低排列

04

別買魚油了,省下錢買魚吧

看到這兒啦?相信你對文章開頭的問題,「多吃魚會不會變聰明」已經心裡有數。

不過,大多數人並沒有住在沿海地區,海魚可能不好買,吃魚油補劑看上去是一個方便的選擇。

遺憾的是,omega-3 是一種極不穩定,極易氧化的油脂,經過加工提取後,絕大多數魚油補劑的效果遠遜於直接吃海魚。有多項研究表明【5】【6】,吃魚油補劑的效果跟安慰劑沒差別,也就是說,吃魚油並無卵用。

所以,還是省下買魚油的錢直接吃魚吧。怕麻煩可以選金槍魚和沙丁魚罐頭,周末有空了給自己和家人做點兒新鮮海魚,美味又健康。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回復「吃」獲取一份簡單的低碳水食譜!

參考文獻

1. Cornell BA, et al., "A biosensor that uses ion-channel switches", Nature. 1997 Jun 5;387(6633):580-2.

Marc E. Surette, "The science behind dietary omega-3 fatty acids", CMAJ. 2008 Jan 15; 178(2): 177–180.

3. Mahabaleshwar V. Hegde, Anand Arvind Zanwar and Sharad P. Adekar, "Omega-3 Fatty Acids: Keys to Nutritional Health",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Switzerland 2016

4. Ken D.Stark et al., "Global survey of the omega-3 fatty acids, docosahexaenoic acid and eicosapentaenoic acid in the blood stream of healthy adults", Progress in Lipid Research Volume 63, July 2016, Pages 132-152

5. Theingi Aung et al., "Associations of Omega-3 Fatty Acid Supplement Us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s Meta-analysis of 10 Trials Involving 77 917 Individuals", JAMA Cardiol. 2018;3(3):225-234

6.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804989

極致便攜,隨時隨地獵取人體彈藥

減脂剛需季,你需要真正能·燃·燒的能量

點擊「閱讀原文」,下單再次進化的超級早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