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走路經常摔跤,膝蓋腫脹、發軟?骨科醫生王鴻雁:可能你的髕骨已經脫位了

一、什麼是髕骨脫位?

髕骨是組成膝關節的一個重要的骨頭,膝關節由三塊骨頭構成,分別為股骨、脛骨、髕骨,其中髕骨是重要部分。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髕骨在運動中脫離正常位置,即為髕骨脫位。

髕骨脫位常見的有:1.先天性原因2.複發性原因3.習慣性原因三類。先天性原因是指胎兒發育過程中,因解剖結構異常等各種原因導致在運動過程中髕骨脫位;後天性原因最常見有外傷引起髕骨內側支持帶及內側髕股韌帶斷裂,造成髕骨脫位。出現髕骨脫位時,不必太驚慌,應早期進行及時治療。

二、髕骨脫位的癥狀有哪些?

1.習慣性髕骨脫位:一般為膝關節屈曲時,髕骨突然向外側脫出,並伴有響聲,髕骨停留在股骨外髁的前外側,出現膝關節的畸形狀態,即正常髕骨部位塌陷而低平,在股骨外髁前外側有明顯異常骨性隆起,局部壓痛、腫脹,但當患膝忍痛自動或被動伸直時,外脫的髕骨又自動複位了,並且伴有響聲。

2.複發性髕骨脫位患者常有伸膝無力、打軟腿的現象,在跑步時則常常失跌。由於經常脫出,引起髕骨與股骨外髁間異常撞擊與摩擦,損傷關節滑膜和軟骨,表現為關節疼痛,關節腔積液等。

三、髕骨脫位應該怎樣治療

髕骨脫位大致可分為急性創傷性髕骨脫位、慢性複發性髕骨脫位以及習慣性髕骨脫位,每種脫位的治療方法也有一定的區別。

第一,急性創傷性髕骨脫位。大多是由於跌倒扭傷、直接暴力撞傷等因素導致的,有些患者也可能本身就存在高位髕骨、髕骨外側半脫位、膝外翻畸形等先天性病理基礎,遇到外傷後較常人更容易發生髕骨脫位。

第二,複發性髕骨脫位。好發於青春期。比如一些急性髕骨脫位患者有先天病理基礎,或者經過初期的保守治療,內側髕骨支持帶及髕股韌帶癒合鬆弛,就容易進展為複發性髕骨脫位,此類患者髕骨內外側平衡被打破,內側支持結構鬆弛,越來越容易發生髕骨脫位。

第三種就是習慣性髕骨脫位。常常發生於兒童及青少年,這種脫位與患者膝關節明顯發育異常有關,常常與股骨頸、滑車、脛骨、髕骨、外側軟組織增厚攣縮有關,患兒伸直膝關節時髕骨可複位,屈膝時髕骨固定性向外側脫位,常常容易摔倒。習慣性髕骨脫位極易漏診。

四、每種脫位應該怎樣選擇治療方法?

急性創傷性髕骨脫位:對於普通患者來說,在排除關節內骨折及先天病理因素存在的情況下,可以先嘗試保守治療,用石膏或支具伸直位固定膝關節4-6周,配合局部消腫止痛的藥物或物理治療,之後可以逐漸進行膝關節活動度的康復鍛煉。而對於職業運動員或體育愛好者來說,也可以考慮一期手術修補撕裂的內側髕骨股骨支持帶,如果術前確診有關節內骨折遊離體形成,建議在關節鏡下複位固定或去除遊離體,同時修補髕骨內側韌帶。

複發性髕骨脫位:對於複發性髕骨脫位患者,應當考慮手術治療,因為保守治療是無法修復內側穩定結構,患者常常要放棄自己喜愛的運動,降低運動強度。但是隨著運動醫學關節鏡手術的發展,這類患者其實是可以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從而最大程度上恢復原有膝關節運動功能及水準。

習慣性髕骨脫位:習慣性髕骨脫位常見於兒童,偶見於成人,一旦發現習慣性脫位就應該儘早手術,因為只有早期手術才有可能恢復髕骨的正常遠行軌跡位置。手術時膝關節外側要進行廣泛徹底地松解,同時要進行膝關節內側穩定結構重建術,必要時要做股骨、脛骨截骨手術。習慣性髕骨脫位手術後,康復一般比較困難,一般需要練習2、3個月以上屈膝角度才能正常。部分患者屈膝角度大時髕骨仍會出現輕度外偏,但一般不影響正常生活和運動。

五、如果不及時手術治療,會有哪些危害?

複發性髕骨脫位、習慣性髕骨脫位,若不及時治療會造成髕股關節透明軟骨的損傷,透明軟骨的損傷是難以修復,無法再生的。會造成創傷性關節炎,及早的進入老年膝,嚴重的影響生活、工作、運動。

六、手術後,患者可以進行哪些自我康復訓練?

能正確掌握訓練方法的話,是可以進行康復訓練的。我給大家介紹幾個康復訓練的方法:

1.坐在小桌或床邊,來回擺盪患膝,並在家屬的幫助下逐漸加大擺動幅度,爭取在術後一月內可以屈膝到90度。

2.加強股內側肌的鍛煉,讓膝關節在0-30°之間做伸膝運動,踝關節掛重物抗阻力練習。此外,靠牆微蹲訓練也有一定的功效。

3.術後六周開始下蹲練習,一天兩次,一次5個。

4.爬樓梯練習,每天兩次,一次5層。

這些方法都可以在家屬的幫助下進行康復訓練,但是必須要十分注意,不能發生二次傷害。

結語:好的,非常感謝王主任今天的講解,相信大家對髕骨脫位也有了更深的認識。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一定要多關注自己和家人的身體狀況,防患於未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