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企業用人“三板斧”:招聘,培訓,考核

做企業是很難,但很多“難”都是難在了沒有尊重常識,沒有按照規律辦事。

所謂創業,就是用人成事。

在企業經營過程當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幾乎都是人的問題,而企業之間的競爭說到底也是人力成色的競爭。

馬雲說公司最好的產品就是員工。

要是員工不行,再好的產品、再多的融資也是瞎扯淡。

而用人其實也很簡單,“招聘,培訓,考核”,也就這“三板斧”而已。

一,招聘。

產品的源頭千萬不能做錯,如果源頭錯了,那麽問題就多,而且推到重來的成本就高了去了。

所以,對老闆來說,招聘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在阿里巴巴四五百人的時候,包括前台和保安,公司進任何一個人都是需要馬雲親自面試的。

而我們的很多企業呢,才幾十個人的時候,老闆就去忙活“更重要的事”去了。

馬雲親自面試,一個前台(童文紅)都能成長為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副總裁,一個保安可能就會成為技術大牛。

人才難得啊,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做大事的老闆就沒有一個不是愛才如命的,但千里馬也是需要伯樂去辨別的。

有些老闆經常抱怨手下沒有人才,那要問問自己對招聘這件事重視程度夠不夠。

二,培訓。

我一向認為,有一種公司特別不靠譜,它們上午招來一個經理,下午這個經理就可以去招聘了。

這不是什麽信任,這是瞎胡鬧。

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認真對待的,不然你就是浪費彼此的時間。

如果說招聘是第一關篩選,那麽培訓就是第二關的篩選。

當然,我們培訓不是為了篩掉他,我們是為了讓他盡快的熟悉公司和工作,能夠盡快的切入、上手。

很多公司對此都是非常馬虎的,新人來了兩三天都不知道具體要做什麽,只能是自己小心摸索。

你不找個老人幫他、帶他一段時間,他自己摸索不是耽誤事嘛,他又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哪能那麽巧就做到你心眼裡去?

阿里巴巴前CEO衛哲曾經說過,他剛入職阿里的時候,是阿里合夥人、“十八羅漢”之一的彭蕾親自帶他。

當時衛哲認為自己在原來的世界五百強企業管過3萬人,招聘人還不簡單嗎,這個幹嘛還要來教他。

彭蕾對衛哲說,你不能馬上招人,你以前在五百強企業招人再正確,也不可能跟阿里巴巴一樣,不是技能不一樣,而是看人、用人標準。

因為她要保證招來的人必須是要“聰明、皮實、樂觀、自省”的人才,是符合阿里味道的人才。

好的人才是經得起折騰的,“我從來不相信常勝將軍,我看團隊的時候,情願選擇那種真的經過很多挫折的。”

衛哲說自己在招聘方面就經過了阿里的三個訓練步驟:

第一步叫“我做你看”,我得看老阿里人怎麽招聘的。他們在做,我在看。

第二步叫“我說你聽”。他得講給我聽,阿里為什麽這樣招人。

第三個動作,“我做你看”變成“你做我看”,我來做,一個老阿里人在旁邊看著。

這就是師父帶徒弟的方法,要一個崗位、一個崗位帶,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帶。

很多企業就是亂在了這個地方,新員工沒有一個“師父”在帶他。

而這種訓練的方法,不但是盡可能保證了新人能高效進入工作狀態,更是在潛移默化當中熏陶了企業的文化。

要知道,阿里巴巴規模到了四千人的時候,新員工的第一課都是馬雲在講的。

三,考核。

如果我問你,考核是什麽?你可能說是業績。

但考核可不止是業績啊,考核的核心就在於獎罰和淘汰。

而考核是從培訓階段就開始的,不然的話,讓不合格的員工上崗,這不是讓他去製造問題,給客戶給公司增加麻煩的嗎。

考核不是喊口號,更不是“威逼利誘”,實際上,考核是實實在在的規則。

所謂慈不掌兵,規則是無情的,比如通用電氣有個“2:7:1”的考核標準,其中最優秀的頭部20%是要獎勵的,升職加薪都從這裡找。

而中間的70%是需要辨別的,這個區域最多,好的可以向上走,跟不上的就只能落到被淘汰的10%裡面。

淘汰雖然殘酷,但沒辦法,大自然就是優勝劣汰的法則,如果不淘汰掉落後的人,那對前面的人就太不公平了。

譬如打仗,扯後腿的豬隊友是真的可以拖死整個團隊的。

另外,考核還分為業績考核和團隊管理、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等方面,有時候後者比前者更重要。

可以說,企業的成長壯大過程,就是這個不斷用人“三板斧”的過程。

大道至簡,只要在這三個階段上精益求精,企業就會不斷的積蓄內功,可以厚積薄發。

常識本來簡單,這就像是水滴石穿一樣,甚至是枯燥乏味的,但它是客觀力量,沒有常識的參與,就沒有水到渠成的成功。

以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