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理學家建議:0~18個月的寶寶,是建立社交能力最重要的時期

暑假帶女兒回娘家,嫂嫂觀察了許久,然後不無羨慕地跟我說:「你家**真乖啊,一天下來不哭不鬧,自己玩得挺好。不像我家小子,一天到晚名堂十足(方言,大意是脾氣大又愛鬧騰),太難帶了。」

我也在觀察我那一歲多的小侄子,以及我嫂嫂照顧他的一些細節。不得不說,是在在育兒的理論和經驗方面還有多欠缺。

0~18個月的寶寶,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是建立未來社交力——信賴感最重要的時期。

如果爸爸媽媽沒有很好的給予寶寶足夠的信賴感,寶寶就會動不動哭鬧不止,讓家人產生「是這個孩子天生很難帶」的錯覺。

其實,是我們的育兒方法不對。

01 要及時滿足寶寶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剛剛出生的寶寶,是十分「無助」的。他完全無法照顧自己,對自己的一切生理變化都在努力地適應當中。而他唯一能做、會做的,就是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這些需求可能是:肚子餓了想吃點什麼;尿褲濕了髒了讓小屁股漚著很不舒服;感覺太冷或太熱;某個身體部位有點疼痛…

對於新手爸爸媽媽或者其他撫養人來說,要準確理解孩子的每一種哭聲背後所表示的含義,並及時予以處理,滿足寶寶的需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個磨合的階段是有些痛苦的,孩子的哭聲會人大人感覺緊張、揪心、甚至心煩意亂。

但請爸爸媽媽們記住,這是您給孩子上的情商第一課——信賴,相信別人會滿足他的需要。而嬰兒期養成良好的信賴感,也會是他形成耐心和同情心的基礎。

爸爸媽媽或撫養人可以這樣做:

1)分辨寶寶哭聲背後的需求並及時滿足他;

2)多和寶寶進行身體接觸,讓他看到你、聽到你;

3)維持一貫的生活秩序,不打亂寶寶的生理節奏。

02 要給予寶寶積極有效的幫助

每個寶寶都會有自己的獨特個性。

有些寶寶喜歡安靜一點的環境,可是大人卻總是有意無意地製造許多生活噪音、甚至帶我去人多嘈雜的地方;有些寶寶生性愛熱鬧,可是大人成天把我關在家裡,好悶啊。

有些寶寶是敏感體質,某些食物可能會引起他們嘔吐、腹瀉甚至疼痛;有些寶寶天生感官較敏銳,很容易對細微的身體體驗產生不適感;還有些寶寶膽小極容易受驚…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身體和心理一系列的變化都會讓他們逐漸變得更加「麻煩」,這時候除了哭,他們可能還學會了用四肢和身體來發泄心中的情緒和不滿。

而爸爸媽媽們或撫養人也常常會在這個階段苦惱不已:為什麼我什麼辦法都用過了,寶寶還是不聽話、老發脾氣呢?

遇到這種情況,請爸爸媽媽記住了:如果你確實無法改變孩子的不適,但你可以給予孩子積極有效的幫助。

例如:

1)用溫柔的話語告訴寶寶:「媽媽知道你很難受。我就在你身邊陪著你。」

2)給孩子一個甜蜜的親吻和溫暖的懷抱。

3)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不要強行製止他的喊叫哭鬧。

03 要保護寶寶,避免陷入驚恐之中

一歲多的寶寶膽子大多比較小。

由於寶寶對世界的探索和認知有限,對於自身的掌握更是微乎其微,這個事實很容易導致他對生活中的許多事物產生懷疑和恐懼。

不少寶寶都有恐高的現象,所以爸爸們帶孩子玩「飛翔」遊戲時要觀察寶寶的神情,控制好遊戲的「度」。

有的寶寶怕水,因為在水中身體是浮動的、不穩定的,媽媽們就要注意在洗澡時,動作不要過大、過快,要給寶寶適應所處狀況的時間。

還有寶寶怕黑,大人們就要留心,盡量不要讓他在黑暗的環境獨處,並做到耐心的安慰。

還有哪些可能會讓寶寶受驚的情況,爸爸媽媽們或撫養人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

1)客觀平和地提醒寶寶,可能會有讓他害怕的情況發生(例如放鞭炮),並給予適當的保護(幫他捂住耳朵);

2)別人的逗弄行為讓寶寶感到害怕,要口頭製止對方或帶孩子離開;

3)不要責備受驚的寶寶,更不要讓任何人嘲笑他的膽小。

04 要給予寶寶適度的「刺激」

可能還有這樣一類的寶寶:平時愛鬧騰,突然變得安靜起來,不哭不鬧卻又無精打採的樣子。

遇到這類情況,爸爸媽媽們先要排除疾病因素(例如換牙或生病,可能會讓寶寶沒精神),然後再想想最近的生活有沒有大的改變影響了寶寶?又或者生活太一成不變,讓寶寶提不起什麼興趣?

寶寶的信賴感部分建立在穩定的生活環境中。

如果周圍環境或人物發生重大的改變,可能會令孩子喪失安全感,從而用一種「過於安靜」的態度呈現出來。

也有太枯燥無味的生活方式,導致喜歡新鮮事物的寶寶提不起勁,整天懶洋洋的。

這提醒爸爸媽媽們,寶寶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既需要足夠的安全感,又需要豐富多樣的感官刺激,幫助他累積他對外界事物的信賴感。

所以,爸爸媽媽或撫養人可以這樣做:

1)給寶寶營造安全又有趣的生活環境,給予他多種多樣的感官體驗;

2)多帶寶寶去戶外,認識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適當放手,鼓勵他勇於探索,幫助他逐漸建立自信。

05 嬰兒期的信賴感不足會導致成年後的「匱乏」心理

我們身邊常常會有這樣的一些人:衣服總是買了一套又一套,總膽心不夠換洗不夠穿;在超市促銷活動中,屯了一大堆紙巾、沐浴露、洗衣液;在飯店吃飯,點的菜式永遠都有剩餘的…

不僅如此,他們還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因而非常焦慮;對於自己的要求,希望別人能「此時、立刻、馬上」就能辦到或滿足。

心理學上對於這種類型的人定義為:


「基本需求不能得到滿足,讓他內心充滿對匱乏的恐懼。」

追根溯源,竟是在嬰兒時期,沒有得到父母及時的回應與關愛,沒有建立對這個世界的「信賴感」

由於信賴感的缺失,這些孩子長大以後,要麼索求無度,「要人照顧、要人給、要人愛」;要麼不善於主動提出要求,指望別人會主動來滿足他,當願望無法實現時,就會陷入了無助和絕望的深淵。

綜上所述,作為父母,我們在抱怨「孩子難帶」的同時,需要做的是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信號,有沒有給予有效的幫助,有沒有保護好寶寶,有沒有給予寶寶豐富的環境刺激?

如果做到了這些,就能很好地建立起寶寶對人、對事、對外界的基本「信賴」。

而信賴他人,也是培養孩子良好社交力的第一步。

微信搜索「康橋教育集團」關注公眾號,回復「教育」獲取更多養娃乾貨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