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攝護腺增生養生指導

攝護腺增生症與中醫「精癃」相對應,其主要病機為腎虛為本,濕熱下注、氣滯血瘀為標,亦有肝氣不舒、肺熱蘊盛者,治療上常攻補兼施,以調補脾腎,清熱利濕,活血化瘀,行氣疏肝,清肺泄熱。其養生保健要點如下。

一、情志調和,養精護腺

攝護腺增生症是一種慢性疾病,其夜尿多、排尿障礙等癥狀容易長期困擾患者。攝護腺增生症患者,尤其是久治不愈的患者,容易伴有神經衰弱、憂鬱、健忘等,常出現失眠、頭暈等癥狀,一方面加重了病情,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另一方面也容易誘發其他疾病。因此,心理情志的調養對攝護腺增生症患者的康復也十分重要。建立康復的信心,消除焦慮,培養良好的應對方式,往往能夠達到藥物所達不到的效果。

二、規律生活,飲食有節

攝護腺增生症患者平時需生活規律,心情舒暢,勿過度勞累,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如氣功、太極拳等增強體質,防止感冒,保持大便通暢。下身受涼、房事過度、忍尿,這些都有可能導致急性尿瀦留的發生,應當盡量避免。

飲食上宜清淡,防止高膽固醇類食物的攝入。鼓勵少吃「紅色肉」(指豬、牛、羊等含膽固醇較高的肉類),多吃「白色肉」(指雞、魚類等含膽固醇較低的肉類);避免食辛辣刺激之品及飲酒。

三、飲食調養,小便順暢

攝護腺增生症是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治療,中醫飲食調養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下面介紹一些常見食療方。

1.核桃酥:胡桃肉500克,白糖500克,白糖置鍋中,加水少許,小火煎熬至用鏟挑成絲狀而不黏手時,停火,趁熱加入麻油炸酥的核桃仁,調勻,倒盒中,待稍冷,壓平切塊即可。適用於有尿道阻塞,點滴而下,或時通時堵,小腹脹痛等氣滯血瘀證的攝護腺增生症患者。

2.補腎羹:羊腎一對,蔥白、生薑各10克,冬葵子500克。羊腎去筋膜切細,加蔥白生薑,水適量煮熟,調入鹽、味精,加炒香冬葵子。適用於有面色白,腰膝酸軟等腎氣虧虛證的攝護腺增生症患者。

3.青鴨羹:青頭鴨1隻,草果5個,赤小豆50克。先將鴨去毛,退凈腸肚,將小豆、草果放入鴨腹內縫合煮熟,加五味佐料調和,空腹食之。適用於有小便不利、水腫等水濕內停、濕熱下注證的攝護腺增生症患者。

4.黃芪鯉魚飲:生黃芪60克,鮮鯉魚1條。共煮,飲湯食肉。適用於排尿困難、神疲氣短,納少、脘腹脹悶、小腹墜脹、大便溏薄等中氣不足證的攝護腺增生症患者。

5.蔥白橘葵糖:白糖500克,炒冬葵子500克,橘紅粉50克,蔥白20克搗泥。白糖放鍋中,加水少許,以小火煎熬至較稠厚,加入冬葵子、橘紅粉、蔥白泥調勻,再繼續熬至用鏟挑起,糖絲狀而不黏手時停火,趁熱倒入瓷盤,待冷壓平且塊即可。亦可與糯米粉蒸熟作糕食。適用於有脅腹脹滿、煩躁易怒、小便不通等肝鬱氣滯證的攝護腺增生症患者。

6.燈心柿餅湯:燈心6克,柿餅2個。加水適量煎湯,用白糖調味飲用,柿餅可食。適用於小便不暢或點滴不通、煩渴欲飲、或有咳嗽等肺熱氣壅證的攝護腺增生症患者。

四、提肛運動,通絡提氣

吸氣時收腹並迅速收縮提升肛門及會陰,保持2~3秒,緩慢呼氣並放鬆,每次運動50次左右,持續5~10分鐘即可。提肛運動有助於通經活絡,升提中氣,經常提肛可調節骨盆底肌群循環,改善排尿癥狀,對提高性功能亦有一定效果。

五、自我按摩,通利小便

穴位按摩對改善排尿有一定幫助,常用的穴位為中極、關元、氣海,具體操作:按順時針方法摩小腹7~8分鐘;按揉上述穴位,每穴1~2分鐘。手法操作應輕柔、緩和,但用力要深沉,動作要有節律。如為肺熱氣滯者,可按、揉大椎、肺俞、曲池、合谷。每穴約1分鐘,或按、揉或擦骶部八髎穴,以局部有溫熱感為度;如為中氣不足者,可按、揉百會、足三裡、脾俞、胃俞,每穴約1分鐘,或擦腰骶部,以有熱感為度;如為腎陽虛弱者,一指禪推或按、揉命門、腎俞、氣海、三陰交,每穴約1分鐘。擦背部督脈,以有熱感為度;如為腎陰虧損者,按、揉腎俞、三陰交,每穴約1分鐘;如為濕熱下注者,按、揉三陰交、陰陵泉、小腸俞,每穴約1分鐘或擦骶部八髎穴,以有熱感為度;如為肝鬱氣滯者,按揉章門、期門、肝俞,每穴1分鐘或擦腰骶部,以有熱感為度;如尿路阻塞者,按、揉腎俞、志室、三焦、水道,每穴約1分鐘或揉腰眼。擦腰骶部,以有熱感為度。

六、適度葯養,提高療效

步入老年,臟腑衰敗,有效進補頗為重要,孫思邈雲「四十以後美葯不離於身」就是這個道理。因脾腎虛損為本病根本,故服藥以顧護脾腎為重,用藥以平和之品為好,每日用藥量宜小,補中益氣丸、六味地黃丸均是不錯的選擇。

有排尿困難,尿線分叉,白晝小便頻數,尿後餘瀝不盡,小便清白或有白濁,陰部自覺冰冷,陰囊和陰莖冷縮,常伴陽痿早泄,腰膝冷痛,耳鳴重聽,大便溏薄等腎陽不足證者可服用金匱腎氣丸:每次10克,每日3次。

有小便頻數或淋瀝不暢,時發時止,遇勞則發,經久不愈,或伴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心煩口渴,大便秘結,夢遺失精等腎陰不足證者可服用六味地黃丸,每次10克,每日3次。

有欲尿不出或量少不暢,神疲,納呆,氣短聲低,少腹墜脹,大便不實等中氣下陷證者可服用補中益氣丸,每次6克,每日3次。

有排尿困難,約需2~3分鐘方可排出,每次尿分幾段排完,尿線細而分叉,小便餘瀝或尿道澀痛,小腹脹滿等氣滯血瘀證者可服用桂枝茯苓丸,每次10克,每日3次。

有小便點滴不通,或頻數短澀,終末尿渾濁,或大便時尿道滴白,小腹脹滿,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飲,大便秘結等濕熱下注證者可服用龍膽瀉肝丸:每次6克,每日3次。

金匱腎氣丸、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丸此三種藥物常可長期服用。桂枝茯苓丸、龍膽瀉肝丸則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本文選自《慢性病養生指導(第2輯)》,人民衛生出版社,主編:盧傳堅丁邦晗。人衛中醫編輯整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