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解密元旦 || 想知道古代的「元旦」是哪一天嗎?

馬上要過元旦節了,大家都知道元旦就是公曆(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陽曆)的1月1號,老一輩的人也稱「陽曆年」。

接下來各位聽大椿中醫為您講述,關於元旦——

播放GIF

「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

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其實小岐認為,應該是「四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日之元、時之元。

播放GIF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中國古代曾以臘月、十月等的月首為元旦,漢武帝起為農曆1月1日,中華民國起為公曆1月1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公曆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曆年"。

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

後來堯死後,人們把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

其實,元旦在古代指的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春節」,但是在漢武帝以前,這一天還是很不統一的。由於每個朝代和時期用的曆法不一樣。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可見我們現在過的元旦和古人可不是同一天呀!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然後這一天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1912年1月,孫中山責成內務部編印新曆書,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不叫「元旦」。

同一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剛開始,袁世凱還遵循孫中山的政令,繼續推行新曆。於是,在中國就出現了兩種曆法體系,一種是官方推行的西洋陽曆體系;一種是傳統社會的農曆體系,人們按習慣沿用,服務於農時與日常社會生活。

1914年1月,民國政府提出申請:「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袁世凱考慮到其他少數民族的習慣問題,隻批準「元旦為春節」。由此,傳統農曆新年歲首被官方正式易名為「春節」,傳統的「元旦」名稱被安置在公曆的1月1日這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曆,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因此便把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正式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由此可見,「春節」和「元旦」在袁大總統時候就已經確定了,建國後又正式把元旦確定為法定節假日。

元旦異域風情

杯盤碎片送朋友:丹麥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戶戶都要將平時打碎的杯盤碎片收集起來,待夜深人靜時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門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誰家門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則說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運。

婦女坐上市長椅:西德人過元旦,要表演婦女奪權的喜劇。許多地方的婦女成群結隊地衝進市政府大廳,闖入市長辦公室,坐上市長辦公椅,表示接管市長權力。

摔瓶打罐扔臉盆:義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時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為這時人們都要把屋裡的一些破舊瓶、缸、盆等扔出門外砸碎,以示除舊迎新。

喝光余酒交好運:法國人在新年到來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許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們認為,元旦時如果家中還有剩餘的酒,新一年裡交厄運。

深更半夜吃葡萄: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團聚。到12點時,以教堂鐘聲為號,爭著吃葡萄,每敲一下鍾,必須吃下一顆葡萄,而且要連著吃下12顆,表示來年一帆風順。

元旦詩詞集錦

曹植《元會》詩:「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

白居易《七年元日對酒五首》詩:「眾老憂添歲,余衰喜入春。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

成文斡《元旦》詩:「戴星先捧祝堯觴,鏡裡堪驚兩鬢霜。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嘗。」

孟浩然《回家元日》詩:「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猶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陸遊的《已酉元旦》詩:「夜雨解殘雪,朝陽開積陰,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

宋代伯仁《歲旦》詩:「居間無賀客,早起隻如常,桃板隨人換,梅花隔歲香。」

王安石《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明代陳獻章《元旦試筆》有如一幅「樂歲圖」。詩人在詩中寫道:「鄰牆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清代詩人張維屏的《新雷》:「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隻待新雷第一聲。」

毛澤東《如夢令·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董必武七律《元旦口佔用柳亞子懷人韻》:「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岩士女贈梅花。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陪都歌舞迎佳節,遙祝延安景物華。」

最後大椿送大家一副春聯祝大家元旦快樂

上聯:

岐黃之術辭舊歲東西南北中普天同慶

下聯:

佑福眾生賀新年角徵宮商羽共奏歡歌

橫批:

元旦快樂

播放GIF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